江皋春未半,红满木棉花。
士女祠南海,帆樯出白沙。
蜃开朝暮市,鱼逐水天霞。
最爱垂杨处,莺声第二家。

【注释】

皋:水边平地。

木棉:一种常绿乔木,花大如鸡头,鲜红。

南海祠:指广州的南海神庙,相传是纪念南海神妈祖的地方。

白沙:地名,今广州市东郊。

蜃(shèn):海边或沙漠地区由于天气炎热或干燥,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朝暮市:指早晨和晚上市场热闹的景象。

鱼逐水天霞:指鱼儿在水中追逐着天上的云霞。

垂杨:杨柳。

莺声:黄鹂鸟清脆悦耳的叫声。

第二家:指最美妙的地方。

【赏析】

《江上》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岭南春天的美好景色,并把岭南春色比作了“垂杨”之美。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清新,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和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联“江皋春未半,红满木棉花”,描写的是春天江边的景色。江皋即江边平坦之地,春天尚未过半,木棉树开满了红花。这里的春天指的是岭南的春天,江边的景色是指岭南的江边。

颔联“士女祠南海,帆樯出白沙”,描写的是岭南的南海神庙和江边码头。士女们到南海神庙祭祀,船只在江边码头出没。这里的士女指的是男女,他们到南海神庙祭祀是为了祈求神灵保佑他们平安吉祥。

颈联“蜃开朝暮市,鱼逐水天霞”,描写的是潮汐现象和渔人捕鱼的场景。蜃是一种能预报天气的海市蜃楼现象,当蜃出现时,市场上的人会争相观看;渔民则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捕鱼。这里的蜃和鱼都与江水有关,反映了岭南的地理环境特点。

尾联“最爱垂杨处,莺声第二家”,描写的是诗人最喜欢的地方——垂杨柳下。黄莺在这里欢快地鸣叫,仿佛是在欢迎游客的到来。这里的莺声第二家就是形容这里最美,就像第二家一样让人喜爱。

这首诗通过描绘岭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岭南春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