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山灭没,苍翠似空天。
暮去惟馀影,秋来不是烟。
瀑高难作响,峰小易成妍。
怅望萝衣客,攀松何处边。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海门山灭没,苍翠似空天。
- 注释: “海门山”是一处名胜,“灭没”表示它已消失在视野之外,“苍翠似空天”形容山色苍绿,如天空般广阔无垠。
- 赏析: 此句描绘了海门山的雄伟景象,通过“灭没”和“苍翠”两个词语,传达出山峦在日落时分显得更加宁静而神秘。同时,将山比作“空天”,增加了画面的宏大与深远感。
2. 暮去惟馀影,秋来不是烟。
- 注释: “暮去”(黄昏时离去)和“秋来”(秋季到来)指的是自然现象或时间的变化。“影”和“烟”分别是物体的影子和烟雾。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海门山随四季变换的美丽景色的感慨。在黄昏时分,山只留下淡淡的影子;到了秋季,山上不再有烟雾缭绕的景象。通过对比,突显了海门山在不同季节下的不同美态。
3. 瀑高难作响,峰小易成妍。
- 注释: “瀑高难作响”意味着瀑布虽然很高,但由于水流湍急,声音不易传开;“峰小易成妍”则说明山峰不高,但因造型小巧而易于成为美景的一部分。
- 赏析: 通过观察自然界的物理特性,诗人发现瀑布虽大却不喧哗,而小山因其独特之处反而更显精致。这种观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美的敏感和赞赏。
4. 怅望萝衣客,攀松何处边。
- 注释: “萝衣客”可能是指穿着萝衣的人,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或者某种隐逸之人;“攀松”指攀登松树。
- 赏析: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迷茫的情感。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海门山不同时刻的描写,展现了其从日落到秋末的自然变化。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画面,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应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