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木已落,玄鬓早惊霜。
为我啸明月,临风殊未央。
夜因双响寂,秋以一声凉。
幸有高梧在,相留到夕阳。

诗句原文如下:

萧萧木已落,玄鬓早惊霜。

为我啸明月,临风殊未央。

夜因双响寂,秋以一声凉。

幸有高梧在,相留到夕阳。

接下来是译文:
树叶已经落下,蝉的玄色鬓毛早已感受到了秋天的寒意。
它用清脆的声音叫唤着明亮的月光,即使微风吹拂也显得并不疲倦。
夜晚因为两声鸣叫而显得寂静,秋天因为一声啼叫而感到一丝凉意。
幸运的是,高高的梧桐树还在,我们一同欣赏这夕阳西下的美好时光。

关键词解释:

  1. 萧萧:形容树叶飘落的样子,这里用来描写秋风的凄凉。
  2. 玄鬓:蝉的鬓角,即触须部分,颜色较黑,故称。
  3. 清露:指清澈的露珠,蝉饮其水以求润泽。
  4. 鸣明月:蝉叫声响亮,如在月光下鸣叫,常用来比喻声音清亮、悠扬。
  5. 未央:未尽,没有尽头。这里指蝉叫得时间很久。
  6. 双响:此处“双”可能是指蝉鸣声两次发出,或形容夜间蝉鸣声连绵不断。
  7. 一声凉:指秋天的气息,蝉声的鸣叫给人一种秋天来临的感觉。
  8. 高梧:高大的梧桐树,古人常在此吟诗作赋,象征高洁的品质。
  9. 夕阳:指傍晚时分,也是一天中最后的时刻。

赏析:
虞世南的《蝉》以蝉的高洁品质和不屈的精神为寄托,通过描绘蝉的自然行为和环境反应,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向往。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如“萧萧”、“玄鬓”、“鸣明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此外,诗中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