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三日后,我稼早黏收。
之子过场圃,相将庆满篝。
钩镰那有暇,鸡黍未多留。
辱赠诗篇好,知予石户谋。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秋夜有怀》,是作者在沙亭观穫之作。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秋分三日后,我稼早黏收。
- 秋分: 指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中间,此时昼夜几乎等长。
- 稼早黏: 描述农人在秋季开始时收割庄稼的情景。
2. 之子过场圃,相将庆满篝。
- 之子: 代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
- 过场圃: 经过田间的小路,此处可能指朋友走过田间小路。
- 庆满篝: 用来形容丰收的喜悦充满整个帐篷或聚会。
3. 钩镰那有暇,鸡黍未多留。
- 钩镰: 古代农具,用于收割庄稼的工具。
- 鸡黍: 指简单的家宴或小聚,常用于表达乡情或友情。
- 未多留: 表示农人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招待来访的客人。
4. 辱赠诗篇好,知予石户谋。
- 辱赠: 收到友人的礼物或礼物被赠者称为“辱赠”。
- 诗篇: 指朋友赠给作者的诗歌作品。
- 石户谋: “石户”可能指的是一个简陋的住所或隐居之处,而“谋”可能意味着计划或打算。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秋收时节的繁忙与宁静。诗中的“之子过场圃”描绘了农人们在收获季节的忙碌,而“庆满篝”则传达了丰收的喜悦。然而,农人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法多留,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认真态度和辛勤劳动的尊重。最后一句“辱赠诗篇好,知予石户谋”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隐居生活的理解。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体现了作者对农事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