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虞翻苑,泠泠钟磬音。
蒲葵犹有树,诃子接成林。
暮影催归鸟,秋声在捣砧。
苍苍珠海月,谁识是禅心。

【诗句注释】

诃林:梵语“Kālī”的音译,意为“佛树”,指佛教中象征悟道者所证果位之树。

虞翻苑:即“梵语苑”,指以佛教经文或佛塔等为题材的绘画。

泠泠钟磬音: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磬,石制的打击乐器,声音清脆悠长。

蒲葵犹有树:蒲葵,一种植物,叶子宽大如扇,夏季开花,果实可食。

诃子接成林:诃子树,又称诃黎勒树,结出类似橄榄的坚果。

暮影催归鸟:暮影,傍晚时分的景象。催,催促。

秋声在捣砧:捣砧,古代妇女用木棒捣米,发出的声音。秋天的声响在捣米的砧上显得更加清晰。

苍苍珠海月,谁识是禅心:珠海,指大海。禅心,禅宗修行者的内心状态。

【译文】

一片虞翻苑,清冷的钟磬声回荡。

蒲葵树犹在,诃子树连成林。

傍晚的影子催促着归家的鸟儿,秋风的声音在捣米的砧上显得更加清晰。

茫茫大海中的月光,谁能理解这是禅宗修行者的心?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刹图,画面上,一座古老的寺院屹立在山间。寺院周围,古木参天,绿荫环绕,环境静谧祥和。寺内僧人诵经念佛,钟声、磬声交织在一起,如同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然而,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一只鸟儿却急匆匆地飞向树林深处,似乎在寻找什么。原来,它是因为听到了捣砧之声而感到不安。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美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百态、世事无常的主题。

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林画卷。然而,诗人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将目光投向了内心世界。他借鸟儿归巢的情景,表达了对人生归宿的深深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具有深刻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