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城兵火后,古寺隐蒿莱。
马系菩提树,笳吹般若台。
东西增雁翅,咫尺亦龙堆。
炊骨当年恨,黄昏鬼哭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描述了他在杭州任职期间的所见所闻。下面我将对诗句进行逐句释义:
- 诃林(hē lín):诃林是一个地名,位于今浙江杭州市西面,因佛教寺院“诃梨勒寺”而得名。
- 佗城兵火后:佗城,即今天的杭州城,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战乱。兵火,指战争和战乱。
- 古寺隐蒿莱:古寺,指古老的寺庙。蒿莱,指荒草野地。这里指的是寺庙被战火摧毁后荒凉的景象。
- 马系菩提树:菩提树,又称波罗树,佛教中常见的一种树。这里用来形容寺庙的残破景象。
- 笳吹般若台:笳,古代的一种乐器。般若,佛教中的般若波罗蜜多(智慧)的意思。这里用来形容寺庙中的乐器声。
- 东西增雁翅,咫尺亦龙堆: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雁翅形状的山峦,而距离这座寺庙咫尺之遥的地方,也像龙一样蜿蜒起伏。这里形容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
- 炊骨当年恨,黄昏鬼哭哀:炊骨,指古代战争中士兵的尸体。当年恨,指对过去战争的遗憾和不满。黄昏鬼哭哀,指傍晚时分,鬼魂在哭泣的场景。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的同情。
赏析:
这首诗生动描绘了作者在杭州任职期间目睹的自然景观和感受到的历史变迁。通过对古寺、战场和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同时,通过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对过去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反思。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