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隐同方朔,微辞在大人。
当垆惊士女,割肉笑君臣。
酒向长门取,琴当锦水陈。
竹竿吟未绝,重使白头新。
古诗原文
相如(其二)
依隐同方朔,微辞在大人。
当垆惊士女,割肉笑君臣。
酒向长门取,琴当锦水陈。
竹竿吟未绝,重使白头新。
注释
- 相如:此处可能指的是汉代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但具体身份和所指内容需要进一步考证。
- 依隐:隐藏不露,与“显扬”(显扬同义)相对,形容人低调内敛。
- 方朔:即东方朔,西汉时期的另一位知名文士。
- 微辞:委婉、含蓄的言辞。
- 大人:这里泛指的是高官或有权有势的人。
- 当垆:古代酒店中负责照看垆台的女掌柜,垆台前摆放美酒,供顾客品尝。
- 割肉:比喻为了某种目的而做出牺牲或让步。
- 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皇后陈阿娇失宠后居住之所。
- 锦水陈:用精美的锦织物制成的琴被陈列于水中以保持其湿润,比喻珍贵的物品。
- 竹竿吟”:用竹子做成的竿子,这里用来比喻诗歌或音乐作品,吟诵未完,新的创作又开始了,表示作品的连续性和创新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司马相如的不同角色转换,反映了他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复杂性格和处世哲学。从“依隐同方朔”开始描绘了他低调行事的风格,而在“微辞在大人”中则展示了其言辞的含蓄与深刻。接下来的场景转换至酒馆,描写了他在面对权贵时的机智应对;“当垆惊士女”则展现了他对权力游戏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巧妙应对。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性的描述,如将美酒比作人生的甘醇,将琴声比作心灵的慰藉,这些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独特捕捉能力和深刻的感悟。最后两句“竹竿吟未绝,重使白头新”不仅总结了他的创作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不息、艺术不止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司马相如多面的性格特点,也折射出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艺术真谛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