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慕嘉鱼美,名传小雅篇。
岂知吾越有,得奉老亲前。
三日微茫路,双盘泼剌鲜。
白头迟下箸,念父在黄泉。
【注释】
端州:地名,在今广东肇庆。嘉鱼:指鲤鱼,古代以鱼为祭品,故称嘉鱼。舂山草堂:作者的草堂名。舂:捣米的意思。草堂:指作者的居室。
【赏析】
这首七绝是作者归自端州后所作。诗题中“自端州载嘉鱼归舂山草堂”一句,交代了写作此诗的时间、地点、原因和目的。
首句“自端州载嘉鱼归舂山草堂”,说明诗人是乘船从端州(今肇庆)返回舂山草堂的途中所写。
第二句“昔慕嘉鱼美,名传小雅篇”,回忆过去曾仰慕嘉鱼美味,并因此闻名于世,这两句是说过去对嘉鱼美味的向往以及由此而成名,都出自《诗经·小雅》篇。“昔”、“名”二字点明诗人对嘉鱼的喜爱与推崇之情。
第三句“岂知吾越有,得奉老亲前”,感叹自己不知故乡越地(即浙江绍兴地区)也有嘉鱼,能亲自孝敬自己的父母,这两句是说没想到家乡越地也有嘉鱼,能让自己得以孝顺父母。“岂知”,哪里知道;“吾越”,我的故乡;“有”,存在;“得奉”,能得到。“父”字下加“老”字,表明敬爱之意。
第四句“三日微茫路,双盘泼剌鲜”,描绘了诗人回家途中所见景色。“三日微茫路”,路上天色渐晚,时近黄昏,道路依稀难辨;“微茫”,迷蒙不清的样子。“双盘泼剌鲜”,诗人乘坐的小舟像车轮一样在水上旋转着,水花四溅。“双盘”指船在水面上打转,好像车轮一样,“泼剌”,形容船行驶时水花飞溅的样子,“鲜”,形容词,鲜艳。
第五句“白头迟下箸”,描写了诗人回到家乡后看到父母的情况。“白头”,头发变白;“迟下箸”,迟迟不动手吃饭。这两句是说,当诗人看到父母白发苍苍,却依然等待自己归来,才下筷子吃饭的情景。
最后一句“念父在黄泉”,表达诗人对父母的怀念之情。“黄泉”,地下,这里指阴间。诗人想到父亲已经去世,所以更加怀念他。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回乡途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家乡越地嘉鱼的热爱和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