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女多逾好,陶公亦慰情。
艰难孩抱物,断续笑啼声。
渐渐吾衰老,迟迟汝长成。
无穷婚嫁日,贫绝累难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特色、思想情感及作者创作风格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同时结合题目中的要求作答。“生女”是诗的标题,直接点出全诗的主题。首联“弱女多逾好”,意思是“女儿虽然娇小,但性格却很美好”。陶渊明以“女子”喻“君子”,认为“男子虽强,非有德不立”,故“弱女”即“贤妻”。陶渊明曾自叹“性刚才强”,“不为物累”(《五斗先生传》),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儒,与他能够克己复礼,修身齐家有关。他写这首《杂诗》就是希望他的夫人能像他一样做到“弱女多逾好”。

“艰难孩抱物”,意思是“孩子在襁褓中就承受着艰难困苦”。陶渊明在诗中说:“少时壮且厉,抚长思报国”(《杂诗十二首》其七),他希望妻子能够“早嫁良人”,早日摆脱生活的艰辛,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断续笑啼声”,意思是“孩子的哭声断断续续,时而高时而低,时而清脆而时而无声音”。“断续”与“渐”相呼应,表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渐渐吾衰老,迟迟汝长成”,意思是“我逐渐地老去,而你慢慢地长大成人”。“渐渐”与“徐徐”相照应,表现了诗人由幼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迟”字用得巧妙,既形容时间的流逝,又形容人的衰老,还暗示了夫妻年龄的差距。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也是最值得玩味的地方。诗人以“渐”“徐”二字来表达自己由盛到衰的过程,同时又将这种过程巧妙地融入了自己从壮年向老年过渡的生理变化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易逝的惋惜之情。

“无穷婚嫁日,贫绝累难轻”,意思是“结婚的日子是永无止境的,而贫困更是无法摆脱的重担”。“无穷婚嫁日”、“永无止境”,突出了婚姻的重要性。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时期,当时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婚姻往往被作为政治资本或家族荣誉的象征。他希望通过婚姻改变自身的境遇,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他却感叹于“贫绝累难轻”,表明即使通过婚姻也无法摆脱贫困的困扰。这句是全诗的结尾,也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结婚是人生的一大要事,可是,贫穷却是难以摆脱的负担。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妇女痛苦生活经历的诗。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是七个字,整齐划一,读起来朗朗上口。开头两句直抒胸臆,点出主题。“生女”是诗的题目,“弱女”指年轻女子,也就是妻子。陶渊明曾自叹“性刚才强”(《五斗先生传》),他认为“男子虽强,非有德不立”(同上书)。因此,他希望他的妻子能够像他一样做到“弱女多逾好”。

第三四句写孩子在襁褓中就承受着艰难困苦。“艰难”与前面的“弱女”相呼应,说明这个女子不仅长得漂亮可爱,而且性格温柔善良,是一个贤内助。“孩抱物”,意思是“孩子在襁褓中就承受着艰难困苦”。陶渊明在诗中说:“少时壮且厉,抚长思报国”(《杂诗十二首》其七),他希望妻子能够“早嫁良人”,早日摆脱生活的艰辛,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

五六两句写孩子的成长过程。“断续”与“渐”相呼应,表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渐渐吾衰老,迟迟汝长成”,意思是“我逐渐地老去,而你慢慢地长大成人”。“迟”字用得巧妙,既形容时间的流逝,又形容人的衰老,还暗示了夫妻年龄的差距。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也是最值得玩味的地方。诗人以“渐”“徐”二字来表达自己由盛到衰的过程,同时又将这种过程巧妙地融入了自己从壮年向老年过渡的生理变化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和对生命易逝的惋惜之情。

七八两句写诗人对人生的认识:结婚的日子是永无止境的,而贫困更是无法摆脱的重担。“无穷婚嫁日”意思是“结婚的日子是永无止境的”,“无穷”一词用在这里,既表示结婚是人生的一大要事,又表现出诗人对此的重视,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对幸福的渴望;“贫绝累难轻”意思是“穷困是无法摆脱的重担”。这一句既是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受,也体现了陶渊明对人生命运的关注和同情。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也是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全诗通过对妻子和孩子生活经历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受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