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馀一客,坐老故山春。
鸡犬那知汉,莺花亦避秦。
欢娱从献岁,啸傲及先民。
莫使青腰女,今年点鬓新。
丙寅元日作
衣冠馀一客,坐老故山春。
鸡犬那知汉,莺花亦避秦。
欢娱从献岁,啸傲及先民。
莫使青腰女,今年点鬓新。
注释:
丙寅:指元代皇统元年,即公元1246年。
衣冠:指文人学士的服饰。一客:指一位宾客。
坐老:指长期居住在某地。
故山春:指故山的春天景色。
鸡犬:指乡村里的动物。
汉:《汉书》中称汉朝为汉。
莺花:指春天里美丽的景色。
献岁:指新年。
啸傲:指放声歌唱。
先民:指古代的贤人志士。
青腰:形容美女的腰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丙寅元日(元旦)时所作,表达了他在故乡度过新年的感受和心情。
首句“衣冠馀一客,坐老故山春”,描绘了诗人作为一个文人雅士,在故乡的山水间度过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新年。他身着儒者的衣裳,坐在故山的春天中,仿佛与世无争,享受着自然的恩赐。
接下来的句子“鸡犬那知汉,莺花亦避秦”,则表达了他对故乡人民生活的观察和感慨。他认为,即使是鸡犬这样的小动物,也对汉朝和唐朝的区别有所了解;而那些美丽的莺花,也因为秦朝的暴政而躲避到了其他地方。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和对百姓生活状况的关心。
第三句“欢娱从献岁,啸傲及先民”则是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新的一年可以带来欢乐和欢笑,同时也希望人们能够像古代的贤人志士那样,保持一颗豁达开朗的心态。
最后一句“莫使青腰女,今年点鬓新”,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状态的期待。他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变得年轻美丽,而是希望自己能够一直保持年轻健康的状态。这既是对家庭幸福的祈愿,也是对自己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