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鸟啼三夕,声声入曲房。
非祥吾早识,薄命汝偏当。
忽绝青琴响,频埋碧玉光。
免怀双稚子,犹自唤姨娘。

【注】侍妾:古代女子的侍女。

怪鸟啼三夕,声声入曲房。

非:不是。

祥:征兆。

吾早识:我早就预料到。

薄命:命运不好,指早夭。

青琴:琴名。

玉光:指月光如玉。

稚子:幼儿。

【赏析】此诗是悼念侍妾梁氏文姞的诗。梁氏原是一个地位很低的婢女,但被诗人看中,并收为侍妾,她本是一个不幸的女子,而偏偏命短夭亡了。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梁氏的深切哀悼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切,充分表现了诗人的真挚感情。

开头两句点明“哭”的原因:“怪鸟啼三夕,声声入曲房”。这两句是说,那鸟儿连续啼叫了三天三夜,声音一直传到内室去。“怪”字表明诗人对这种反常鸣叫感到惊讶;“啼”字则说明鸟儿叫声之久;“三夕”,即整整三天,可见其时间之长;“声声入曲房”则说明鸟儿啼叫声之多、之急,好像连内室的门都挡不住似的。这两句诗既写出了鸟儿叫声之大与时间长,又表现出诗人对侍妾死亡的惋惜和悲痛。

第三、四句紧承上句,用“非祥”二字来表达诗人对侍妾早亡的预感。“非祥”二字,不仅表明诗人对侍妾死因早已料到了,而且暗示了侍妾的不幸命运。因为“非祥”,所以诗人才会“早识”;正因为“早识”,所以他才会感到“薄命”。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侍妾的悲惨遭遇,又表现出诗人对侍妾的关切之情。

诗人又写了自己的处境:“忽绝青琴响,频埋碧玉光。”这两句是说,忽然间听到那古琴的声音停止了;频频看到那月光下映出的美丽身影消失了。这两句诗既是对侍妾死亡的哀悼,也是对自己处境的写照。因为诗人知道侍妾已经死了,所以才会听到古琴停止的声音;因为侍妾的死已经结束了她的青春生命,所以才会出现月光下映出的美丽身影消失的景象。这两句诗,既是对侍妾的哀悼,又是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最后一句“免怀双稚子,犹自唤姨娘”,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侍妾已经死了,但是作者仍然怀念着两个幼小的孩子;他们虽然不知道母亲已经死了,但还是常常呼唤着“姨娘”。这两句诗既是对侍妾的哀悼,又是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既是对侍妾的怀念,又是对自己的安慰。这两句诗写得非常感人肺腑,令人难以忘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