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养无穷日,难终孝子身。
三千王母岁,六十老莱春。
竹笋冬方茁,梅葩腊已新。
炉红烧雉熟,持作早餐频。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第一句:“丁卯腊月十三日恭逢家慈大人八十有四寿日喜赋五章”
- “丁卯腊月十三日”指的是具体的日期和时间,这里可能是诗人在特定的时间(如某个农历新年的开始)写下这首诗。
- “恭逢”表示诗人对家慈大人的尊敬与喜悦之情。
- “家慈大人”指的是诗人的母亲,即家慈。
- “八十有四”是指母亲的年龄,八十四岁,用“有四”表示确切的年龄。
- “寿日”指的是生日或庆祝老人长寿的日子。
- “喜赋五章”意味着诗人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创作了五首诗。
- 第二句:“忠养无穷日,难终孝子身”
- “忠养”可能是指孝顺,即子女对父母的养育。
- “无穷日”强调这种孝顺是永远也做不完的。
- “难终孝子身”表达了诗人对不能永远满足父母需求的情感。
- 第三句:“三千王母岁,六十老莱春”
- “三千王母”可能指的是某种象征长寿或富贵的物品或人物,这里用来象征母亲的年龄。
- “六十老莱春”可能是指诗人自己已经到了六十岁,而母亲还像春天一样年轻。
- 第四句:“竹笋冬方茁,梅葩腊已新”
- “竹笋”和“梅葩”都是指植物的幼苗,这里用来比喻生命的开始和新生。
- “冬方茁”表示冬天刚过去,竹子刚刚发芽。
- “腊已新”表示腊月刚过,梅花已经开放。
- 第五句:“炉红烧雉熟,持作早餐频”
- “炉红烧雉”可能是指在炉火上烹饪的雉鸡,这里的“红”可能是指颜色或味道。
- “早餐频”表示诗人经常吃这些食物,作为早餐桌的食物。
我们将这些诗句和译文进行匹配。
诗句与译文:
- 忠养无穷日,难终孝子身。
- 忠诚地养育,无尽的恩惠难以终了。
- 三千王母岁,六十老莱春。
- 三千年的王母之年,六十岁的青春依然如春。
- 竹笋冬方茁,梅葩腊已新。
- 竹子在冬天才发芽,梅花在腊月已经绽放。
- 炉红烧雉熟,持作早餐频。
- 炉火红红煮着雉鸡,频繁地作为早餐食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深厚的感情和对她长寿的祝福。诗人通过对母亲年龄的赞美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传递出对母亲的敬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充满了温情和敬意,展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