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则时时读,中言子法多。
味调鱼子酱,香入燕儿窠。
未恨清贫甚,徒嗟少壮过。
莱衣无所有,日夕一渔蓑。

【注释】

丁卯:即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家慈:指作者的母亲。大人:对年长女性的尊称。八十有四:即八十四岁,指母亲的生日。喜赋:高兴地写作。五章:指五首诗歌。时时读:常常诵读,意即经常吟诵。中言子法多:指《内则》中讲述的“子法”很多。味调鱼子酱:意即把鱼子酱的味道调和得恰到好处。香入燕儿窠:意即让香气渗透到燕子筑巢的地方。未恨清贫甚:意为不遗憾自己贫穷。徒嗟少壮过:徒然叹息年轻时度过。莱衣:古代祭祀时穿的一种礼服。无所有:没有什么可以带走。日夕一渔蓑:每天傍晚都要穿上渔夫的蓑衣,去江边捕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崇祯十一年(1638)腊月十三日为母亲八十四岁生日而作的。诗中通过咏物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敬爱之情。全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母亲的形象和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和文化背景。

首联“丁卯腊月十三日恭逢家慈大人八十有四寿日喜赋五章”,直接点明了时间、事件和主题。这里提到的“丁卯腊月十三日”是指农历十二月十四日,也就是崇祯十一年的腊月十三日。这一天,诗人为了庆祝母亲八十四岁生日,特地写了五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颔联“内则时时读,中言子法多”,意指母亲常常诵读《内则》,其中关于“子法”的内容非常多。这两句诗既体现了母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热爱,也暗示了她在生活中处处遵循传统礼仪。

颈联“味调鱼子酱,香入燕儿窠”,则是运用了比喻手法。诗人将鱼子酱的味道调和得恰到好处,使之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仿佛渗透进了燕子筑巢的地方。这一联诗既展现了诗人对食物的品味和烹饪技巧,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亲近和敬畏之情。

尾联“未恨清贫甚,徒嗟少壮过”,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进行了反思。尽管生活清贫,他并不感到遗憾;然而,自己年轻的时候却过于轻率,没有珍惜时光,导致如今年纪轻轻就已过了花甲之年。这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懊悔之情,也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期许和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母亲的描写和感慨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