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半强葆,啼饥不断声。
贫令慈孝损,愁觉死生轻。
旧叶当春落,新花向腊荣。
时乎那可再,老矣泪空倾。

【注释】

①老矣:年纪已高。

②儿女半强葆:儿女勉强保重自己,不致衰老。

③啼饥不断声:啼哭着要食物的声音断不了。

④贫令慈孝损:贫穷使子女的孝心受损。

⑤愁觉死生轻:愁苦使人觉得生死都不重要。

⑥旧叶当春落:枯黄的树叶在春天也落下。

⑦新花向腊荣:新花在冬末也开放。

⑧时乎那可再:什么时候才能再来?

⑨老矣泪空倾:年老无子的人只能流下悲泪。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当时作者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诗人在江州任职期间,曾因母亲病危而回京探母,并作此诗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联写“老”的原因,是“儿女半强葆”。这里“葆”指保养、保全,是说儿女们勉强地保护着年迈的母亲。“啼饥不断声”,意思是说母亲年事已高,经常饥饿,啼哭之声不绝于耳。这一联从侧面反映了诗人家境的贫困,突出了母亲的不幸遭遇。

颔联“贫令慈孝损”,“贫”字承上启下。“愁觉死生轻”,意思是说由于贫困,连生死都感到无所谓了。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表现了他对母亲深深的同情与关爱之情。

颈联“旧叶当春落,新花向腊荣”,意思是说树上的叶子在春天也落下,而鲜花则在寒冬腊月中盛开。这两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祝福。

尾联“时乎那可再,老矣泪空倾”,意思是说时光一去不复返,年老无子的我也只能流下悲泪了。这一句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对“老矣”这一主题的反复咏叹,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和担忧之情。同时,这也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与感叹。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深沉;结构紧凑,富有哲理性。它是一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抒情诗,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