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宫能避暑,即是习池杯。
张仲京华上,山公燕喜开。
地增香浦胜,朝待柏梁才。
早晚衮衣别,台关又折梅。

庚午,即公元1070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仲夏。承大司马吴公招同诸公奉陪京卿张公宴集城西禅院,次韵四首以送行,诗中自注:“公为大司马、少保、观文殿大学士。”

花宫,指杭州的西湖。能避暑,指西湖夏日景色宜人。习池,相传晋代王羲之曾于浙江会稽山阴(今绍兴)练字,后人建有习池亭,以纪念王羲之。

“即是”二句,言西湖美景足以消暑。习池,亦称镜湖,在今浙江杭州市。

“张仲”二句,说张先在京华上已颇有名气。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号安陆漫叟,汉高祖时相国张苍九世孙,籍洛阳,后移居杭州。曾任钱塘县令、两浙运使等职,因作《荔枝香慢》得名。燕喜,宴饮欢乐。山公,即王导。王导是东晋开国元勋,官至丞相、太傅。他与谢安、王羲之并称“三绝”。

“地增”二句,言此日游赏之地胜过香浦胜境;朝待,指朝见皇帝。柏梁,即柏寝,故址在今河南禹县。据《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时作柏柱祈晴,天降甘霖。这里借指皇帝。才,才能。

衮衣别,指朝廷官员离任。衮衣,古代天子及高级官员所穿礼服,形制较大,色彩华丽。台关,台门,皇宫正门,又称阙门。折梅,折取一枝梅花送给远行之人。

赏析:本诗共四首,每首相异。第一首写杭州西湖的美景足以消暑;第二首写张先在京华上已颇有名气;第三首写此地游赏之地胜过香浦胜境;第四首写朝廷官员离任时赠送一枝梅花。

这首诗写于作者赴杭州任职途中,表达了作者对杭州西湖美景的喜爱和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厚谊。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