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当南塞,关门咫尺中。
梅花秦锁钥,桂树越房栊。
六县师明德,三城待圣功。
相如惭未学,亦欲就文翁。
《赋呈韶州陈太守》是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韶州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韶州的深厚情感和赞美之情。接下来将逐句进行解析:
- “五马当南塞,关门咫尺中”:
- 这两句描述的是韶州的地理位置,南边被高大的山峦环绕,而城门就坐落在近处,显得既安全又方便进入。
- “五马”可能指的是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强调了韶州的尊贵地位。
- “关门咫尺中”则表明韶州是一个易于进入和访问的地方。
- “梅花秦锁钥,桂树越房栊”:
-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韶州的自然美景。“秦锁钥”可能指的是韶州独特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高洁的品质。
- “越房栊”则形容桂花树遍布,形成了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
- 通过“秦”和“越”的对比,诗人不仅赞美了韶州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韶州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 “六县师明德,三城待圣功”:
- 这两句描述了韶州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六县”可能指的是韶州的六个县,而“师明德”意味着这些地方都在积极弘扬美德,致力于培养高尚的品质。
- “三城”则可能指的是韶州的城市或行政区,它们也在等待圣明的治理和成就。
- 通过提到“明德”和“圣功”,诗人表达了对韶州政治清明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期待。
- “相如惭未学,亦欲就文翁”:
- 这两句引用了古代的文人相如(司马相如)未能完成的作品,以及西汉时期的文翁(公孙弘),他们都有文学造诣但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才能。
- 这里可能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完全实现文学理想的自谦,同时也表达了他想要效仿前人,成为一位杰出的文人的愿望。
《赋呈韶州陈太守》通过对韶州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社会责任和个人抱负的思考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