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愁行役,苍茫万里鞭。
白无南雪地,阴有朔风天。
老马空知路,饥鹰不下田。
唾壶休击碎,烈士未衰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岁晏”意为年老;“愁”,忧愁,苦闷;“鞭”,鞭策、驱使。“苍茫”,指辽阔无边。“白无南雪地”,意即白雪皑皑的地方,形容天寒地冻。“阴有朔风天”,意即朔风凛冽,天气寒冷。“老马空知路”,意为老马虽然知道回家的路,可是在北风中它仍然奋力前行。“饥鹰不下田”,意为饿了的鹰也不会去田地里觅食。“唾壶休击碎”,意为不要打破唾壶,意思是不要打翻了酒杯,比喻不要因小失大。“烈士未衰年”,意为烈士虽已年老,但壮志未减。“赏析”是要求考生对诗歌内容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解答时应抓住关键诗句分析,如“苍茫万里鞭”“唾壶休击碎”,从诗人的角度来分析,“苍茫万里鞭”写出了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不舍和牵挂之情,表现了他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之情;“唾壶休击碎”表达了他希望友人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要像战士一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答案】

译文:

岁月将尽,我送别陶子赴北方征戍,一路上我心绪烦乱。茫茫千里路途,鞭挞着马匹向北进发。大雪纷飞的原野,凛凛北风呼啸着吹拂。老马虽然知道归途,却仍奋力向前奔跑。饥饿的鹰儿也不肯下田啄食,只有饮恨吞声地叹息。不要打碎这珍贵的唾壶,我的志向依然年轻如旧。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820年(唐文宗开成五年)。当时诗人45岁。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别挚友陶渊明北征时。诗人以“苍茫万里”起兴,用苍茫万里的广阔天地作为背景,烘托出征者内心的激荡和不安。“苍茫”二字,既点出季节,又写出环境,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悲凉的感情基调。接着诗人以“岁晏愁行役,苍茫万里鞭”两句,描绘了一幅壮怀激烈的画面:岁暮之时,诗人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送别好友陶潜北去,心中充满了愁绪和忧虑。“苍茫”二字既是对时间、空间的描述,又是对心境、情绪的真实写照,为下文铺垫了情感基础。

“白无南雪地,阴有朔风天。”这两句描写了北方严寒的冬季景色,为全诗营造了一个清冷孤寂的氛围。其中“白无”指的是洁白的雪地,“阴有”则是指阴沉的天空。诗人通过描绘雪地、朔风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些景色也为下文的“饥鹰不下田”作了铺垫。

“老马空知路”一句,诗人借老马之口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老马虽然知道回家的路,可是在北风中它仍然奋力前行。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既写出了老马的忠诚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又反衬出了诗人内心的担忧和不舍之情。

“饥鹰不下田”一句,诗人以饥鹰为例,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期望之情。饥饿的鹰儿也不肯下田啄食,只有饮恨吞声地叹息。这里,诗人通过对饥鹰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对朋友前途的担忧和期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无奈和失落之感。

“唾壶休击碎”,“唾壶”是古代的一种乐器,用来盛放酒浆或水。这里的“唾壶”代指酒壶。诗人告诫自己不要打碎这个盛满酒水的器具,以免失去勇气和信心。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决心。

最后两句“烈士未衰年”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期望之情。尽管朋友已经年老体衰,但是他却依然壮志未减,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赞美和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