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憎佛日,悔乞白毫光。
大忌逢佳节,终身恨法王。
音容归寂灭,体魄合鸿荒。
咫尺慈威失,庭闱在北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自今憎佛日,悔乞白毫光。
- “自今”:从现在开始。
- “憎”:讨厌。
- “佛日”:佛教的日子或信仰。
- “白毫光”:指佛教的教义和信仰。
- “悔”:后悔。
- “乞”:请求。
- “白毫光”:比喻佛教的教义。
- 大忌逢佳节,终身恨法王。
- “大忌”:重大禁忌。
- “逢佳节”:遇到喜庆的日子。
- “法王”:佛教的领袖或导师,这里指佛教。
- “终身”:永远,一生。
- “恨”:遗憾、不满。
- “法王”:佛教的领袖或导师,这里用来形容自己对于佛教的热爱。
- 音容归寂灭,体魄合鸿荒。
- “音容”:声音和面容,这里指佛教的教诲。
- “寂灭”:佛教术语,指达到无我的状态。
- “体魄”:身体。
- “合鸿荒”:形容佛教的教导与世界相融合。
- “鸿荒”:古代传说中的一个时代,这里用来比喻佛教的世界。
- 咫尺慈威失,庭闱在北邙。
- “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 “慈威”:母亲的威严。
- “庭闱”:庭院或家庭。
- “在北邙”:在北边的坟墓上。
- “北邙”:古地名,这里指墓地。这里是在说佛教的教义已经离自己非常遥远,只能在墓地上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