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岱临东鲁,高高作地宗。
神光探日观,元气奋黄钟。
陋巷弦歌业,先人俎豆容。
孤生予有竹,愿托丈人峰。

诗句释义与译文

第1句:“将从雁代返岭南留别程周量赠别颜修来”

  • 注释: “将”,准备;“从雁代”,从北方归来;“返岭南”,返回南方;“留别”,送别;“程周量”,“颜修来”,两位朋友的名字。
  • 译文: 我将从这里出发,返回到南方留下告别(于程周量、颜修来),向远方的朋友表示敬意。

第2句:“维岱临东鲁”

  • 注释: “维”是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只有”;“岱”,泰山的别称;“临”,面对/到达;“东鲁”,指泰山所在的山东地区。
  • 译文: 只有泰山面对东方。

第3句:“高高作地宗”

  • 注释: “作”,建立或构成;“地宗”,大地之宗,象征性地表示对大地的尊重和依赖。
  • 译文: 泰山高高地矗立在大地之上。

第4句:“神光探日观”

  • 注释: “神光”,形容光明非常强烈;“探日观”,比喻探求真理或知识。
  • 译文: 泰山的神光照耀着太阳。

第5句:“元气奋黄钟”

  • 注释: “元气”,这里比喻宇宙万物的原始生命力;“奋”,振奋;“黄钟”,古代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也象征着和谐与秩序。
  • 译文: 泰山的元气鼓舞着和谐的黄钟声。

第6句:“陋巷弦歌业”

  • 注释: “陋巷”,简陋的巷子;“弦歌”,弹琴唱歌,这里比喻文化教育;“业”,事业,职业,这里特指文学艺术。
  • 译文: 在简陋的巷子里从事文艺事业。

第7句:“先人俎豆容”

  • 注释: “俎豆”,祭祀时摆放在俎上的肉和豆;“容”,仪容、形象,这里指祖先的形象。
  • 译文: 先人的仪容庄重,像俎上摆放的肉和豆一样。

第8句:“孤生予有竹”

  • 注释: “孤生”,独处生长;“予”,我;“有竹”,拥有竹子。
  • 译文: 我独自生长,拥有竹林。

第9句:“愿托丈人峰”

  • 注释: “丈人”,尊敬的老人;“峰”,山峰,这里比喻崇高的地位或理想。
  • 译文: 我希望能够寄托在高山的顶峰,实现自己的理想。

赏析

这首诗通过赞美泰山的高峻和神圣,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文价值的敬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日观”、“黄钟”、“俎豆”、“孤竹”等,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泰山之巅,感受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孤独而坚韧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