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茨人不见,竟日枕书眠。
静坐如忘世,饥来但入禅。
新桐朝引露,残雪夜添泉。
谁与同春服,东风正可怜。
暮春香山精舍
茆茨人不见,竟日枕书眠。
静坐如忘世,饥来但入禅。
新桐朝引露,残雪夜添泉。
谁与同春服,东风正可怜。
注释:
- 暮春:指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四月或五月。
- 香山精舍: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住所,也是他创作诗歌的地方。
- 茆茨(máo cí):用茅草和土堆砌成的小屋或房屋,这里指简陋的居所。
- 竟日:整天,一天。
- 枕书眠:指读书直到睡着,形容非常专注。
- 静坐:静静地坐着。
- 忘:忘记。
- 饥来:饿了。
- 入禅:进入禅定状态。
- 新桐:刚刚发芽的柳树。
- 引露:沾湿了露水。
- 残雪:未融的雪。
- 添泉:增加了泉水。
- 春服:春天的衣服。
- 东风:春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暮春时节,独自居住在香山精舍的生活情景。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首句“茆茨人不见”,表现了诗人居住环境的简朴与孤独。第二句“竟日枕书眠”,则展现了诗人沉浸于书籍之中、忘却世俗的悠闲生活。第三句“静坐如忘世”,进一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世外。第四句“饥来但入禅”,则揭示了诗人面对生活苦难时,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韧。最后两句“新桐朝引露,残雪夜添泉”,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轮回、季节更替的感慨。而结尾的“谁与同春服,东风正可怜”,则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