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胥江口水微茫,箫鼓人祠百谷王。
万派洪涛朝涨海,千秋绛节奠扶桑。
参天花倒龙宫影,浴日亭浮蜃气光。
闻道汉家东渡急,冯夷先为驾鼍梁。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诗文的意思,然后结合着注解来进行分析,注意不要遗漏了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南海神祠”,即南海神庙。在今广州市越秀山上。
“扶胥”:指今天的雷州半岛上的一个镇。
“箫鼓人祠”:箫是乐器,古时以竹为筒,长二尺余,开八孔,吹时音节悠扬;鼓用牛皮蒙制而成,形如钟,击之则声大如雷。箫、鼓皆为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乐器。此处借指祭祀南海神的地方。
“万派洪涛朝涨海,千秋绛节奠扶桑”:万条江河的波涛向着大海涌来,祭礼的使者驾着绛红色的神舟驶向日本国(扶桑)。
“参天花倒龙宫影,浴日亭浮蜃气光”:天空中盛开着巨大的花朵,它们倒映在龙宫的阴影里,浴日亭漂浮在海上的蜃气之上。
“闻道汉家东渡急,冯夷先为驾鼍梁”:听说汉朝皇帝准备渡过东海,冯夷就先为它驾起船篷。
【答案】
译文
南海的神庙坐落在扶胥江边,箫鼓之声不绝于耳,人们在这里举行祭祀,祈求百谷丰登。
潮水汹涌,万派汇流,浩渺的江水直向东去。沧海之中,千年的绛节神舟驶向扶桑。
天上有朵朵云彩像巨大的花朵,倒映在龙宫的影子里,沐浴阳光的小亭子在蜃气之上飘荡。
听说汉朝皇帝准备渡过东海,于是冯夷就先为它驾起船篷。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南海神庙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点明地点和时间,接着写庙前江水的气势之大,最后写到神话中的神舟,表现了诗人对南海神庙的景仰之情。全诗语言凝炼,想象丰富,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