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春冈接凤台,朱明门户井中开。
金精不使吴王得,云母难贻葛令来。
帝赐霞衣留洞府,人传玉舄在莓苔。
绿珠艳曲先南越,争似仙灵更有才。
【注释】
何仙姑坛:指何仙姑的祭坛。
咫尺春冈接凤台:春天的山冈与凤凰台相接。
朱明门户井中开:朱明门是皇宫的门,门户像井中开,形容宫门宏伟壮丽。
金精:指金丹。吴王:指吴刚,传说中的西王母的侍者,因伐桂树而不得归天。
云母:一种矿物,传说有神奇的功能。葛令:指葛洪。
霞衣:仙女穿的彩衣。霞,彩虹,比喻色彩鲜艳的彩衣。
玉舄:仙女穿的鞋子。舄,古代鞋。莓苔:青苔。
绿珠艳曲:指《绿珠艳》一曲,相传为歌女绿珠所唱。南越:古国名,战国时在今广东、广西一带。
仙灵:指神仙。才:才华。
【赏析】
此诗为咏何仙姑坛的。何仙姑,即何仙姑庙(又称何仙姑墓),在江西南昌市西南青云谱,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何仙姑祠,原为道观,后建为佛寺。何仙姑,唐代人,相传为汉时庐江府豫章县(今江西南昌)人。唐开元年间,庐州(今安徽合肥)刺史李朝威娶何仙姑为妻,生三子一女。何仙姑死后,葬于江西吉安,人们尊她为“姑婆神”,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南昌市民及周边信众都要前往何仙姑庙祭祀。何仙姑庙是南昌的一座重要历史古迹。
首联写何仙姑坛的雄伟壮观,“咫尺春冈接凤台”,“咫尺”二字,写出坛址之近;“春冈”点出其地势之高。“接凤台”则说明何仙姑坛的气势恢弘。“朱明门户井中开”二句,写何仙姑坛的大门正对着南方,大门就像一口井,既突出了大门的高大宏伟,又表现出何仙姑坛的幽深神秘。“朱明门户”,指朱红色的门,这里代指何仙姑坛的门。“门户”即门户洞,“朱明门户”指朱红大门。“井中”,指地穴或山洞,这里用来形容何仙姑坛的隐秘和深邃。“门户井中开”形象地描绘出何仙姑坛的高峻巍峨。
颔联写何仙姑坛的祥瑞之气。“金精不使吴王得”,意思是说天上没有神仙会将金丹赐给吴王而不给他。“金精”是道教中的金丹,是道家修炼成仙的法宝,“使吴王得”则表示吴王不会得到这法宝。“云母难贻葛令来”,意思是说天上也不会将云母留给葛洪这样的仙人。“云母”是道教炼丹的材料,是神仙们的宝贝。“葛令”是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代道教学者。葛洪曾炼制五色云母石,以助养生延年。“贻”是赠送的意思,“葛令”指的是葛洪,所以“难贻”就是说不容易送给他。
颈联是赞颂何仙姑的功德。“帝赐霞衣留洞府”,这里的“霞衣”指仙女的彩衣,是仙人的服饰。“霞衣留”是说霞衣被留下来了,也就是被保留在了何仙姑坛。“洞府”指的是仙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指何仙姑的住所——何仙姑坛。“人传玉舄在莓苔”,这里的“玉舄”指的是仙人所穿之鞋,“玉舄在莓苔”就是玉舄被留在了何仙姑坛。玉舄,是古人所穿之鞋。“莓苔”,是一种草本植物,长在潮湿的石头上。“传”是传言的意思。“人”是指人间之人,这里指凡人。传说仙人下界的玉舄,会留在凡间之地。
尾联写何仙姑坛的盛景。“绿珠艳曲先南越”,这里的“绿珠”指的是歌女绿珠,“艳曲”指的是艳丽的曲子。《南越子·卷八·音律》载:“绿珠,南越之妙舞也。”这里的“艳曲先南越”就是说绿珠的艳曲要比南越的艳曲更早地传唱出来。“争似仙灵更有才”,意思是说,比起神仙来说,凡人的才情还差一些呢!“仙灵”指的是神仙,而“才”在这里指才能、才能出众的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何仙姑的崇敬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