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入春溪万树烟,峡门一半掩云边。
水帘影落羚羊乱,山黛光含石妇妍。
笳咽天风悲处处,马肥江草恨年年。
黄鱼大上无人见,渔父沧浪去渺然。

【解析】

此诗是写景抒情之作,诗人以简练的笔墨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春日入溪时,万树烟波迷蒙;峡口一半被云雾遮掩。水帘倒映着羚羊,山黛映衬着石妇,笳声悲壮,马肥江草。黄鱼大量上溯,无人见之,渔父去渺然。

【答案】

译文:

我卧身于春水潺潺的溪边,万树烟雾弥漫,仿佛置身于仙境。峡谷的门半掩着,云雾缭绕半掩半开。水帘倒映在溪中,羚羊惊乱了身影,山黛映衬着石女,妩媚动人。笳声悲鸣,天风吹过处处都传来凄切的声响,马肥草盛但恨年年无食。黄鱼大量上溯,无人见过它们,只有渔夫驾船远行,渺茫而遥远。

赏析:

首二句描写溪边的景色。“卧”字将人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和情趣,写出了作者的惬意。“春溪”点明季节,点明了题目中的“端溪”,也点出了下文“峡门”“水帘”等景象。“万树烟波迷蒙”,将春日入溪的迷人景致形象地描绘出来。“卧”字用得好,它不仅写出了人的惬意,也写出了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峡口一半掩云边”一句,写出了溪边的景色。“峡口”一词交代了写作地点,“一半掩云边”则表明了景物的特点。从字面上看,“峡口”一词交代了写作地点,但“一半掩云边”一句却表明了景物的特点。峡口是溪流经过的地方,峡口的一半掩映在云雾之中,这就给峡口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朦胧感,使峡口显得更加幽深、空灵。峡口的一半掩映在云雾之中,这就给峡口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朦胧感,使峡口显得更加幽深、空灵。

三、四两句描绘峡口的水帘和山光。峡口的水帘倒映着羚羊,山黛映衬着石女,笳声悲鸣,天风吹过处处都传来凄切的声响;马肥草盛但恨年年无食。这两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其中,“笳咽天风悲处处”、“马肥江草恨年年”两个短句,将笳声、天风、马匹等景物融入诗歌之中,使得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美感,同时,也使得诗歌更加具有画面感和立体感。

最后两联描写了渔父驾船远行的情景。“黄鱼大上无人见”一句中“黄鱼大上”指的是大量的黄鱼大量上溯,这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也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无人见”则表明了这种现象在人们眼中是多么的不可思议。“渔父沧浪去渺然”一句中“沧浪”一词既指大海,又指江水,写出了渔父驾船远行的情景。“去渺然”则表明了渔父驾船远行的遥远和渺茫。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结构严密紧凑,情景交融,富有意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