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竹枝枝拂暮烟,无情亦自泪痕鲜。
美人渺渺江云外,亡国萋萋野草边。
髻散不须悲堕马,魂归犹可化啼鹃。
东风莫卷飞花片,留与愁人伴醉眠。
斑竹
斑竹枝枝拂暮烟,无情亦自泪痕鲜。
美人渺渺江云外,亡国萋萋野草边。
髻散不须悲堕马,魂归犹可化啼鹃。
东风莫卷飞花片,留与愁人伴醉眠。
译文:
斑竹的枝条轻轻抚摸着傍晚的烟雾,即使无情也自有泪痕。美丽的女子仿佛在江云之外,她的亡国之地荒芜而凄凉。髻发散落无需悲伤像落马一样,魂魄归来可以变成杜鹃鸟继续歌唱。不要让东风卷起飘飞的花瓣,留给那些忧愁的人陪伴他们醉酒入眠。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之一。诗中通过描写斑竹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亡国之君的深深怀念和哀悼之情。
第一句“斑竹枝枝拂暮烟,无情亦自泪痕鲜。”描绘了斑竹的形态,它的影子在暮色中摇曳,仿佛有情感在枝上流露,即使是无情之物,也自有它的泪痕。这里的“无情”指的是斑竹本身的特性,但它的枝叶却因为某种原因而显得格外哀伤。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突出,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亡国之君的同情。
第二句“美人渺渺江云外,亡国凄凄野草边。”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怀念的对象——一个被遗忘的美人。她仿佛置身于遥远的江云之上,远离人间烟火,而她的亡国之身则在荒凉的原野上孤独地生活。这里的“美人”和“亡国”都是诗人用来表达他对过去君主的怀念和惋惜。
第三句“髻散不须悲堕马,魂归犹可化啼鹃。”诗人以美人的发髻散落为喻,表示即使她的命运已经改变,也无需感到悲伤;她的魂魄虽然消散,但仍然可以化为啼鹃(一种鸟类),继续歌唱。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死亡的超然态度,也展现了他对美人的深切怀念。
最后一句“东风莫卷飞花片,留与愁人伴醉眠。”诗人希望东风不要吹动花瓣飞舞,将它们留在身边陪伴自己入睡。这里的“东风”可能指春风,也可能暗指某种力量或影响。诗人想要借助春风的力量来安慰自己,让自己不再为过去的忧伤所困扰,而是沉浸在美梦中。
整首诗通过对斑竹的描述和对美人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爱国情怀。他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感叹人事的无常,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