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姿偏向岁寒新,早识秋荣绝胜春。
三秀喜非秦代物,九华疑是晋时人。
山妻丽草能为颂,野老金英解与邻。
裛露不辞怀袖湿,仙灵教我纳朱唇。
霜姿偏向岁寒新,早识秋荣绝胜春。
三秀喜非秦代物,九华疑是晋时人。
山妻丽草能为颂,野老金英解与邻。
裛露不辞怀袖湿,仙灵教我纳朱唇。
注释:
霜姿:形容菊花的清冷姿态。
三秀:指菊花的三种类型,即黄色的、白色的、红色的。
秦代物:秦朝时期的植物或事物。
九华:指九华山的花朵,可能是作者所指的是菊花。
山妻:诗人的妻子。
丽草:美丽的草。
野老:乡下的老人。
裛露:沾着露水。
仙灵:神仙般的灵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菊花盛开的景象。首句“霜姿偏向岁寒新”,以“霜姿”形容菊花在寒冷的季节中依然显得清新脱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次句“早识秋荣绝胜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天比春天更胜一筹的赞美之情。
接下来两句是对菊花特点的进一步描绘:“三秀喜非秦代物,九华疑是晋时人。”诗人将菊花的繁花比喻成秦代的植物,暗示其生命力之强;同时,又将其与春秋时期的风景相联系,仿佛它就是那位晋朝隐士陶渊明的化身。这一比喻既富有诗意,又富含深意。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菊花周边环境的描写:“山妻丽草能为颂,野老金英解与邻。”诗人用“山妻丽草”和“野老金英”这两个意象来描绘菊花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其中,“丽草”、“金英”都是形容菊花的词汇,而“为颂”则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美丽形态的赞叹之情。
最后两句“裛露不辞怀袖湿,仙灵教我纳朱唇”,则是对诗人与菊花之间情感交融的描述。诗人在欣赏菊花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灵气,这种感受使得他情不自禁地想要靠近菊花,甚至沾上露水。这既是对菊花美丽形象的赞美,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之美的追求。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菊花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和谐共生理念的理解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