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池塘十日留,两家萱草总忘忧。
雨中汕子多金鲫,烟外将雏有白鸥。
月出筝琶喧粉堞,风过帆席拂丹楼。
芭蕉欲使遮城角,叶叶声寒不畏秋。
【注释】
陈献孟:即陈子。陈献孟,字子,号东皋,北宋时人,曾任过朝奉郎、秘书省校书郎等职,著有《东皋集》一卷。
城南新居:作者在城南购置的新宅。
避暑:指在炎热的夏季居住。
萱草:即“忘忧草”,传说中可以使人忘却忧愁。
汕子:一种鱼类,产于南方水族之中。
金鲫:鲫鱼的一种,色泽鲜艳,肉质鲜美。
白鸥:海鸟的一种,生活在水边,性情温和。
粉堞:城上覆盖着白色土砖的城墙。
筝琶:古代乐器名。
丹楼:用丹砂涂饰的楼阁,形容色彩绚丽。
芭蕉: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赏析】
这首词是陈献孟对新居的题咏之作。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细腻,表达了词人对新居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句“避暑池塘十日留”,描写了词人在夏日里居住于池塘边的生活情景。夏日炎炎,词人选择在水边居住,既能享受清凉,又能欣赏美景。
下两句“两家萱草总忘忧”,则进一步描绘了居住环境的宁静与美好。萱草是一种象征母爱的植物,这里用来比喻家庭和睦、幸福。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三句“雨中汕子多金鲫”,则是对夏日生活的具体描述。汕子是一种鱼,生活在南方水族之中,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这里用“雨中”二字,既写出了夏日雷雨天气的特点,又表现出词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烟外将雏有白鸥”,描绘了新居周围的景色。烟雾袅袅,白鸥翩翩,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里既表现了词人的雅致情趣,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最后两句“月出筝琶喧粉堞,风过帆席拂丹楼”,则进一步描绘了新居周围的夜景和风姿。月出时分,筝琶声声,热闹非凡;风吹过来,帆席摇曳,如同丹楼一般壮丽。这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一句“芭蕉欲使遮城角,叶叶声寒不畏秋”,则是对新居周边环境和氛围的总结。芭蕉茂盛,叶叶相叠,仿佛要遮住城角。虽然秋风凛冽,但芭蕉的声音却让人心生寒意,却仍不畏惧秋天的到来。这里既表现了词人的豪迈情怀,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坚定信念。
整首词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新居周围的景色和氛围,通过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对新居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