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听讼海云间,司寇冠形似华山。
中正自教金矢得,神明长与玉琴闲。
湘累子姓怜三户,白傅诗篇动百蛮。
咫尺台门高不极,肯容狂客一追攀。

重来听讼海云间,司寇冠形似华山。

中正自教金矢得,神明长与玉琴闲。

湘累子姓怜三户,白傅诗篇动百蛮。

咫尺台门高不极,肯容狂客一追攀。

注释:

  1. 重来听讼海云间:指重新回到官府处理案件,在海云之间。
  2. 司寇冠形似华山:形容官帽的样式像华山一样雄伟。
  3. 中正自教金矢得:意为自己用金制的弓箭进行自我教化和修炼。
  4. 神明长与玉琴闲:形容官员在处理政务的同时,也能享受音乐的陪伴。
  5. 湘累子姓怜三户:指的是春秋时期楚共王的后代被灭,只剩下三个儿子,即屈原。
  6. 白傅诗篇动百蛮:白傅,白居易,他写的诗篇感动了远方的人。
  7. 咫尺台门高不极:意思是即使距离很近的官府门前也很高,比喻官职高位难达。
  8. 肯容狂客一追攀:表示官府不会接纳一个狂妄自大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壮丽的画面,表达了对正义和清廉的追求。首先,诗人以“重来听讼海云间”开篇,描绘出官府处理案件的场景,海云之间象征着公正无私的氛围。接着,“司寇冠形似华山”则形象地描述了官员帽子的形状,如同华山般雄伟。

“中正自教金矢得,神明长与玉琴闲”进一步描绘了官员的自我修养,用金箭自警,同时享受着音乐的乐趣。这既体现了官员的自律,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湘累子姓怜三户,白傅诗篇动百蛮”两句,诗人巧妙地将历史典故融入诗中。这里提到的“湘累”是指屈原,他是楚国贵族的后代,最后因政治原因被放逐;而“白傅”则指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的诗篇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人。这两个典故都暗示了官员们应该具备的品质和影响力。

诗人并未止步于此,“咫尺台门高不极,肯容狂客一追攀”一句则展现了官府的高傲态度。它表达了即使是再近的地方,官府的门也显得高高在上,难以接近。这也反映了官场的冷漠和官僚主义。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官员们的正直、自律和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官场的复杂性和冷漠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