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有母甚慈威,教子山阿日采薇。
颐性自令高士在,洁身谁谓丈人非。
鹿逢甘草频呜友,蝉有高梧欲罢飞。
忠养未能吾自愧,艰难水菽与君违。

【注释】

嵇康:三国魏末年文学家、音乐家。嵇氏八十二(一说七十三)岁,为山阳县令。东滨:地名。处士:有志于隐居不仕的人。颐:指嵇康的母亲。高士:有高尚品德的隐士。丈人:对老年人的尊称。鹿逢甘草频呜友:比喻贤人得到善遇。蝉有高梧欲罢飞:比喻贤人得不到重用,只得退隐。忠养:忠于君主的奉养。水菽:豆子,这里指粗粮。违:违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何东滨处士的一首诗作。全诗以赞扬处士的德行和才能为主,同时表达了自己不能为君主所用而感到愧疚的心情。

首联“嵇康有母甚慈威,教子山阿日采薇。”意思是说,嵇康的母亲很有威严,她教导儿子在山里采薇。这里的“日采薇”指的是《诗·小雅·采薇》中的“采薇蕨兮”,意即采集薇草。这两句诗通过赞美母亲的伟大,为下文的赞颂处士的德行做了铺垫。

颔联“颐性自令高士在,洁身谁谓丈人非。”意思是说,嵇康的性格让他成为了一个高人,他的清白之身让世人不再怀疑他的身份。这里的“高士”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丈人”则是对老年人的尊称。这两句话进一步强调了处士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能。

颈联“鹿逢甘草频呜友,蝉有高梧欲罢飞。”意思是说,就像鹿遇到了甘草一样,贤人得到了重用;就像蝉有了高高的梧桐树一样,贤人想要退隐却又无可奈何。这里的“甘草”指的是甘美的草药,“鹿”则象征着贤才。“鸣友”指的是相互呼应、相互支持。“欲罢飞”则是指想要退隐但又无法实现的愿望。这两句诗通过对鹿、蝉等动物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贤人在社会中得到重用的情境,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无奈和挣扎。

尾联“忠养未能吾自愧,艰难水菽与君违。”意思是说,尽管我忠诚地侍奉君王却未能如愿,现在我又因为生活困难而与君王产生了隔阂。这里的“忠养”指的是忠诚地侍奉君主,“未能”则是指未能如愿。“水菽”指的是粗粮,“与君违”则是指与君王产生隔阂。这两句话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君主忠诚而不得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同时,这也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