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灌木夹山蹊,入石穿泉路易迷。
虎去未寒苔上迹,蝉来忽断竹间嘶。
蒲根可食因多节,叶背堪书为少泥。
不雨水帘成滴沥,梦魂消绝寺楼西。
【解析】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游览的见闻感受。首联写景,颔联写物,颈联写人,末联抒情。首句“阴阴”二字,写树木丛生之茂密,次句“入石穿泉”四字,写山路崎岖难行,第三联写虎踪未绝,蝉声乍断。第四联写蒲根节长,可食;叶背泥薄,宜书。尾联写寺楼西望,雨帘滴沥。
【答案】
译文:
山中灌木丛生,夹杂着山间小路,石头缝里穿流着泉水。老虎出山时留下的痕迹还未消失,蝉鸣时又突然中断了声音。
蒲梗可以吃是因为节多,荷叶背面可以写字因为泥少。不下雨的时候,窗帘垂下像帘子一样垂落。
赏析:
首联“阴阴灌木夹山蹊,入石穿泉路易迷”,描绘的是一幅深幽的山林图景,用两个叠词“阴阴”、“苍苍”修饰灌木、山蹊,写出了灌木丛生的茂盛和山路的崎岖难行。“入石穿泉”四字,写山路崎岖难行,突出了作者行走的艰难。“虎去未寒苔上迹”,“虎踪”指老虎留下的踪迹,“未寒”点出老虎刚刚离去不久,可见其行路之艰难。“蝉来忽断竹间嘶”,“蝉鸣”与前文“虎踪”相应,都写出了山中环境的清冷,而“忽断”“忽响”则突出了环境之静谧,使读者仿佛听到了蝉鸣,感受到了蝉鸣之声的突兀与突兀之声的蝉鸣,从而更好地表现了环境的清冷。
后两联“蒲根可食因多节,叶背堪书为少泥。”,“蒲根”即蒲梗,“蒲根可食”是说蒲梗可以吃,“因多节”是说蒲梗多节,“叶背堪书”是说荷叶背面可以写字,“为少泥”则是说荷叶背面少泥,容易书写,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蒲根的可食之处,又写出了蒲梗的特点,表现出诗人善于观察的特点。
最后两句“不雨水帘成滴沥,梦魂消绝寺楼西”是尾联。这里写的是雨天的景象,“水帘”是指瀑布飞泻而下的水珠如同挂在墙上的帘子一样。“雨帘成滴沥”是说雨帘如幕,滴滴答答的雨声就像在打鼓一样,而“梦魂消绝寺楼西”则是说由于雨帘成滴沥,连做梦也梦见自己住在寺楼中。
这首诗写山中景物,从山中景物的变化中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一种孤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