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章贡莫淹留,亦向中原作远游。
黄帝岂从狂屈问,真人应向野王求。
绛衣日照长无夜,白发风吹更不秋。
书信早传南越客,相思一慰鹧鸪愁。
【注释】
新春:初春的时节,比喻春天。
章贡:古郡名。在今江西南丰县北,赣江上游。
中原作远游:指作官或出外。
狂屈:战国时楚国人,自称“狂”,好直言,曾向楚王进谏,楚王怒而欲杀之。
野王:古县名。在今河南沁阳市西。
绛衣:古代官员常服,以深红为色。
长无夜:永远没有夜晚。
秋风:指秋天的风。
客:诗人自指,因有思家之情,故称。
鹧鸪:鸟名,即布谷鸟,相传其鸣声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赏析】
此诗首句“章贡莫淹留”,点题,表明了送行者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即从京城赴赣州。次句“亦向中原作远游”,承首句而来,表明王础尘此行非比寻常。第三句“黄帝岂从狂屈问”,暗用屈原《天问》的典故,表明王础尘此次出行是为了求道。四句“真人应向野王求”,暗用陶弘景《真诰》的典故,表明王础尘此行是为了访寻神仙。五、六句“绛衣日照长无夜,白发风吹更不秋”,写王础尘此行的时间之长和旅途之艰辛。七、八句“书信早传南越客,相思一慰鹧鸪愁”,写王础尘此行的目的。全诗语言平实自然,但寓意深刻。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送别的对象王础尘是好友,两人志同道合,志趣相投。这次分别,使诗人十分难过,因此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首联点明送别时间及送别的缘由。“章贡”、“中作”,都是地名。“莫淹留”三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意,也表现了对友人的勉励之意。“亦向中作远游”,既是对友人的劝勉语,又表现了送行时的复杂心情。这一句中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友人这次出游并非偶然,而是有目的、有意义的;二是这次出游,不是长久之计,而是暂时的停留而已,诗人对此是理解的,因为友人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求道。“黄帝岂从狂屈问”,“狂屈”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隐士,他以狂傲著称于世,但并不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的言行虽然狂放不羁,但却是真诚的。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赞扬友人的品格,同时暗示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真人应向野王求”,“野王”即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的居所,这里借指神仙居所。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达出了自己求仙的愿望。
颔联进一步阐述了友人此次出游的意义。“绛衣”是指官员的服饰,这里代指友人。“日照长无夜”,意思是说,友人在这次出游中将度过很长时间,不会感到疲倦或困顿。“秋风”则是诗人用来象征时间的。“风吹更不秋”,意思是说,即使秋风萧瑟,也不会使友人改变出游的决心或改变对出游的态度。这两句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一方面,它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祝愿;另一方面,它们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和思考。
颈联进一步描绘了友人此次出游的情景。“早传南越客”,南越,泛指南方地区。“客”,这里指旅人。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示友人在此次出游中所结交的朋友之广泛。“相思一慰鹧鸪愁”,“鹧鸪”是一种鸟类,它的叫声常常被人们用作思念远方亲人的声音。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于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鹧鸪愁”实际上是诗人自己的心情,他希望朋友能够找到志同道合之人,从而解除自己的孤独感。
尾联再次强调了送别的意义和目的。“一慰鹧鸪愁”,意思是说,这次出游不仅能够让友人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还能够让他在这次出游中找到真正的朋友。“寄书早传南越客”,意思是说,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在这次出游中结交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然后通过书信的方式将自己的思念传达给他们。这一部分是全诗的重点所在,它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交友的渴望。
这首诗通过描绘友人出游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交友的渴望。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以及追求长生不老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