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一日即霜天,细雨生寒尽作烟。
海气不分平野外,山光如在夕阳前。
穿帘乍入萧萧叶,绕树长嘶咽咽蝉。
楼好欲当明月立,催人何处暮钟传。
赏析《立秋后一日崔氏楼雨望》
清屈大均所作《立秋后一日崔氏楼雨望》,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七言律诗,描绘了立秋之后一天在崔氏楼中观赏雨景的情景。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透露出他深深的情感和哲思。
诗句“秋来一日即霜天,细雨生寒尽作烟。”描绘出一幅立秋后的景色:天气已转凉,细雨如丝,将大地染成一片白茫茫的景象。这样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观察入微的能力。
接下来的诗句“海气不分平野外,山光如在夕阳前。”则展示了更为宏大的自然景观。诗人以“海气”和“山光”为线索,将海边与山中的景色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既广阔又细腻的视觉效果。
“穿帘乍入萧萧叶,绕树长嘶咽咽蝉。”通过动态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听见树叶随风摇曳的声音以及蝉鸣声,感受到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气息。
“楼好欲当明月立,催人何处暮钟传。”则把视角转向了人文环境。诗人在楼中遥望明月,感受时间流逝,同时听着远处传来的暮钟声,不禁让人思考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屈大均在《立秋后一日崔氏楼雨望》中,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将一个立秋日的雨景刻画得淋漓尽致,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有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索,展现了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