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含佛火百轮妍,三五犹馀两夕圆。
上客玉毫崔液赋,使君金镜谢庄篇。
觞飞不记红牙箸,钩戏争探白腹钱。
催放银花无数树,炎炎春色结丹烟。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干要求“赏析”,考生需要先对诗句进行赏析,然后再概括出答案。
“光含佛火百轮妍,三五犹馀两夕圆”,这两句写元宵夜景。元宵节为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人们有赏灯、观花灯、猜灯谜的习俗。“佛火”指佛寺里的灯火,“百轮”指灯盏很多,“千姿百态”或“五色缤纷”。元宵之夜,寺庙中灯火通明,五彩缤纷,美不胜收。“三五”指的是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古人认为这天是“上元节”。诗人在诗中写道:“光含佛火百轮妍,三五犹馀两夕圆。”意思是说,佛寺里的灯火闪烁着光芒,色彩斑斓,非常美丽;元宵节还有两个晚上就要过去了,但元宵的欢乐气氛依然未减。这两句诗描写了元宵节的热闹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
“上客玉毫崔液赋,使君金镜谢庄篇。”这两句写宴会上的文事雅集。崔液是唐代著名女词人。谢庄是南朝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玉毫”指酒杯,“崔液赋”是指酒宴上有人作赋吟咏,“金镜”是指酒宴上的赋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座的文人雅士纷纷献诗作赋,其中崔液的赋文最为出色,谢庄的篇章也十分精妙。这两句诗表现了宴会上的热烈气氛和雅士们的文才横溢,表达了诗人对文士们的赞赏之情。
“觞飞不记红牙箸,钩戏争探白腹钱”,这两句写宴席中的嬉戏活动。“觞飞”指酒杯在空中飘飞,“红牙箸”指筷子,“钩戏”是一种游戏活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宴会上大家尽情地饮酒作乐,酒杯在空中飘飞;同时,大家还争相玩起各种游戏,如“钩戏”之类的娱乐活动。这两句诗描绘了宴会上的欢乐场景和人们的愉悦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宴会氛围的喜爱之情。
“催放银花无数树,炎炎春色结丹烟”,这两句写宴会结束时的情景。“催放”指宴会结束后,人们纷纷离席,离开宴会地点。“银花”指宴会上的烟花爆竹,“丹烟”是指天空中的云霞。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宴会结束后,人们纷纷离去,烟花爆竹还在继续燃放;而天空中的云霞却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宴会结束时的欢乐气氛,又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
佛寺里的灯火闪烁着光芒,色彩斑斓,非常美丽;元宵节还有两个晚上就要过去了,但元宵的欢乐气氛依然未减。
文士们纷纷献诗赋文,其才华横溢,令人赞叹;崔液的赋文最为出色,谢庄的篇章也十分精妙。
大家在宴会上尽情地饮酒作乐,酒杯在空中飘飞;同时,大家还争相玩起各种游戏,如“钩戏”之类的娱乐活动。
宴会结束后,人们纷纷离去,烟花爆竹还在继续燃放;而天空中的云霞却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赏析:
《上元后二夕惠州韶州两使君暨诸公同集长寿精蓝分得一先韵》是宋代王洋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元宵节的热闹场面和文士们的文才横溢以及宴会上人们的欢声笑语和各种游戏活动,展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元宵节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