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作华不四注来,芙蕖何处翠华台。
一天石笋穿霞出,百道云门夹水开。
去路苍茫边雁引,归心断绝野猿催。
嗷嗷乌乌霜林外,菽水干人愧不才。
【解析】
此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自中宿上韶阳道中有作”是第一句,点出地点、时间及作者的身份;“峰作华不四注来,芙蕖何处翠华台”,描绘了一幅秀美的自然景观图,写出山的雄奇和水的美丽,同时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一天石笋穿霞出,百道云门夹水开”,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描写了韶山的险峻秀丽。“去路苍茫边雁引,归心断绝野猿催”,以景衬情,借边雁、野猿来表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嗷嗷乌乌霜林外,菽水干人愧不才”,以鸟鸣反衬山林之寂寥,以豆粥之稀薄象征生活的艰苦。诗人在韶山,虽身处山水之间,却仍心系故里,思念家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全诗语言平实朴素,情感真挚深厚,意境优美动人。
【答案】
译文:
山峦高耸直插云霄,山间清泉从四面八方奔涌而出。那翠绿如玉的荷花又在哪里呢?
一座座石笋穿透了层层叠叠的彩霞,一道道云海在水面上翻腾起伏。
远行的道路在迷茫中被边远飞来的大雁所引导,我的思乡之心却被那深林中传来的凄厉的猿啼声所阻隔。
啊!我那饥寒交迫的生活让我羞愧难当,没有才华像豆子一样只能糊口度日。
赏析:
首联两句,描绘了韶山山势的雄伟和山间的清流。“峰作华不四注来”一句,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比作一位伟岸英武的将军,其气魄令人敬畏。“芙蕖何处翠华台”,芙蕖,即莲花,这里指荷花,翠华台则是指华丽的宫殿,暗喻着自己心中的崇高追求。
颔联两句,写山中的景致。“一天石笋穿霞出”,以石笋为线索,将山峰、岩石、溪潭、泉水等自然景观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百道云门夹水开”一句,以云门为意象,将云雾缭绕的山川景色形象地展现出来,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颈联两句,以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去路苍茫边雁引”一句,通过边雁的引领,暗示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眷恋和牵挂。“归心断绝野猿催”一句,则以野猿的声音来表达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尾联两句,以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的感慨。“嗷嗷乌乌霜林外”,以霜林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又深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伤与无奈。“菽水干人愧不才”一句,则是诗人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自嘲和自责,既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能深深地打动人心。诗人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人陶醉其中。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