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风飘柳拂窗纱,最早莺声是我家。
萱草天生长命草,桃花人作合欢花。
纷纷子女争珠黍,一一衣裳斗月华。
喧暖开春才一日,宣文已两醉流霞。
【注释】
癸酉:指唐僖宗干符三年,即公元876年。初:一作“春”。飘:飘荡。窗纱:窗户上的纱帘。最早:指最先。莺声:黄莺的鸣叫声。天长:长生不老。萱草:又称忘忧草,传说能令人忘忧。合欢花:《诗经·周南》有《关雎》诗,后因以“关雎”为夫妇和睦之象征;而“合欢”则指夫妻欢好。珠黍:用珍珠装饰的黍(小米)。月华:月中的光华。喧暖:喧闹温暖。宣文:唐僖宗年号,干符三年为宣文,即公元876年。流霞:美酒。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干符三年正月初一的喜庆气氛中度过的一个美好时光,并以此表达对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向往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如《诗经》中的关雎、合欢等,表现了浓厚的文化意蕴。同时,诗人也巧妙地将自己的生活情趣融入其中。
首联写新春伊始,诗人便迎来了一年之中最为热闹的时光——元日。此时,春风拂面,柳枝飘飘,窗纱轻轻摇曳,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在这美好的时刻里,黄莺婉转的歌声从窗外传来,那是家的声音,让人感到无比温馨。
颔联写家中的萱草和桃花,都是寓意长寿的吉祥之物。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对家人的深深祝福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他希望家人都能够健康长寿,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
颈联描绘了一个忙碌而热闹的家庭场景。家庭成员们纷纷忙着准备节日的食物,用珍珠般璀璨的黍粒来装点餐桌,用精美的衣裳迎接春天的到来。这个场景展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热爱,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
尾联诗人借酒抒怀,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他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像饮下美酒一样,享受这难得的幸福时光,也希望国家能够繁荣昌盛,人们都能安居乐业。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