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无饵口,行乞市门时。
怨毒平生事,箫声谁得知。
子胥无饵口,行乞市门时。
怨毒平生事,箫声谁得知。
诗句释义
子胥:伍子胥,春秋时期吴国名将,因辅佐吴王阖闾伐楚而闻名,后因被陷害而逃亡。他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人知,尤其以忠诚和智谋著称。
无饵口:这里“饵”是比喻,指诱惑或手段。子胥没有使用任何手段来达到目的,而是凭借自身的能力和智慧,展现了他的高洁品质。
译文与注释
《咏古·子胥》
子胥(伍子胥)没有用任何手段去讨生活。当他在市集门口行乞时。
他对一生所遭受的怨恨和痛苦感到愤怒。只有他的箫声,谁能真正理解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伍子胥生平事迹的描绘,表达了对他高洁品质的赞美。伍子胥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他不仅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被后人敬仰,更因为他的清正廉洁和对国家忠贞不渝的精神而受到尊敬。诗中的“无饵口”和“行乞市门时”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伍子胥在困境中依然保持高洁的品质,不被世俗所染。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忠诚与牺牲。诗中的“只有他的箫声,谁能真正理解呢?”则透露出诗人对伍子胥高洁精神的深深敬意,同时也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和历史人物评价的思考。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伍子胥人格魅力的赞赏之情,以及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