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风花飞更狂,马蹄无主踏残香。
丝丝最恨河边柳,日夕牵愁短复长。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诗句内容,体会思想情感。
(1)
“春去风花飞更狂”的意思是:春天已经离去,那飘荡的风花更加狂野;“春去”点出季节变换的背景,“风花”指柳絮与落花,也暗含了游子思乡的情怀。“飞更狂”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
(2)
“马蹄无主踏残香”,是说诗人骑着马在空旷的地方行走,没有方向,四处漂泊,不知所往。“马蹄”指代诗人自己,“残香”比喻春天的气息,“无主”表现了诗人孤独、无助的心境。
(3)
“丝丝最恨河边柳”意思是:柳树的枝条随风飘动着,我多么讨厌啊!“丝丝”比喻柳枝的细长柔软,“最恨”表明了诗人对柳的厌恶,“河边柳”是作者眼前所见之景。
(4)
“日夕牵愁短复长”意思是:太阳即将落山,我的愁情却不断加深。“日夕”指傍晚,“牵”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愁短复长”说明愁思不断加深,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译文
春去风花飞更狂,马蹄无主踏残香。
丝丝最恨河边柳,日夕牵愁短复长。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客居他乡之时。首句以“春去”二字开篇,交代了时间背景。“风花飞更狂”,既写出了春风吹落的花瓣在空中飞舞的情景,又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春天逝去的感伤。第二句“马蹄无主踏残香”,诗人骑马在空旷之处行走,而自己却无目的可去,这种孤独和迷茫的心情被形象地描绘出来。“残香”一词则进一步突出了春天气息的消逝。第三句“丝丝最恨河边柳”,诗人将视线转向身边的风景,看到河边的柳枝随风飘舞,心中自然生出一股莫名的厌恶。最后一句“日夕牵愁短复长”,更是直接道出了诗人心中的忧虑和不安。整首诗通过景物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生动地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