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领花篮摘数千,高堂真是荔支仙。
儿孙一一皆丫髻,绿核喧争满膝前。
这首诗是诗人在广州时所作,描写了广州人摘荔枝的场景。下面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日领花篮摘数千,高堂真是荔支仙。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每天带领家人一起去摘荔枝的情景。”日领花篮摘数千”,意味着诗人每天都会带着花篮去摘荔枝,数量众多。”高堂真是荔支仙”,则是指诗人家的庭院里种有荔枝树,荔枝树就像仙人一样高大,非常美丽。
儿孙一一皆丫髻,绿核喧争满膝前。
这句诗描述了荔枝成熟后,孩子们争相采摘的情景。”儿孙一一皆丫髻”,指的是孩子们一个个都长着像丫髻一样的发型,可爱极了。”绿核喧争满膝前”,则是说孩子们在荔枝树下,争先恐后地摘取成熟的荔枝,声音嘈杂,充满了活力和欢乐的气氛。
注释:
- 日:太阳,这里指日子。
- 领:带领,这里指携带。
- 高堂:高大的堂屋,这里指庭院。
- 荔支仙:指荔枝树,因为荔枝树长得很高大,所以被称为“荔支仙”。
- 儿孙:这里泛指家中的孩子。
- 丫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头发梳成两个髻,形如两股簪子。
- 绿核:指荔枝果肉的颜色,绿色。
- 喧争:吵闹争斗。
- 膝前:膝盖前面,形容孩子们摘荔枝的场景热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述,展现了广州人摘荔枝时的喜悦和热闹场面。诗人用“日领花篮摘数千”、“高堂真是荔支仙”等诗句,描绘了庭院中荔枝树的壮观景象,表达了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而“儿孙一一皆丫髻”和“绿核喧争满膝前”等诗句,则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欢快地摘荔枝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和家庭温暖。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是一首充满生活情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