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女笑斟玄碧酒,高堂注以荔支浆。
令予醉后一嘘噏,水露化作酥醪香。
诗句注释译文赏析
广州荔支词
- 诗句
- 侍女笑斟玄碧酒,高堂注以荔支浆。
- 令予醉后一嘘噏,水露化作酥醪香。
- 译文
- 侍女笑着倒上玄碧色的美酒,高高的堂中则倒入了荔枝的甜汁。
- 我喝得微醺之后,吐出一口热气,那清冷的水珠便化作了甘美的醪糟香气。
- 赏析
- “侍女笑斟玄碧酒”: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侍女们欢快地倒酒,酒杯中泛起层层碧绿的酒波,宛如春江水般清澈透明。“玄碧”二字,不仅赋予了酒以神秘色彩,也暗示了这酒非同寻常,或许有着某种神奇的功效。
- “高堂注以荔支浆”,高堂指的是宽敞明亮的厅堂,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所处的环境或心境。“注以荔支浆”则是将新鲜的荔枝汁液倾注进酒杯,使得整个场景更加鲜活灵动。这里的诗句不仅描绘了画面,还隐含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一嘘噏”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在品饮这杯美酒时的心情,仿佛是吐出了一口浊气,让心灵得到净化。而“水露化作酥醪香”则进一步强调了这杯酒的特殊之处,如同甘露一般滋润着诗人的身心,使得整个诗句更加富有诗意和画意。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宁静、和谐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美好氛围。
- “令予醉后一嘘噏”:这句诗充满了一种豪放不羁的气息。它描绘了诗人喝下这杯美酒后的畅快淋漓,仿佛吐出一口浊气后,整个世界都变得清新明亮起来。这种感受既是一种身体上的愉悦,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释放与升华。
- “水露化作酥醪香”:这句诗更是将整个画面推向了高潮。它不仅形容了酒的美味,更赋予了酒以生命和灵魂。仿佛那水露般的甘露已经融入了诗人的身体,使他的感官得到了极致的满足。同时,“酥醪香”三字也让人仿佛闻到了那扑鼻的香气,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魅力。
- “绛雪含滋不留齿,十分膏润可生津”:这句诗描绘了荔枝的质地与口感。“绛雪”指的是深红色的荔枝肉,象征着其鲜艳的色彩;“含滋”则是形容其多汁甜美的特点;“留齿”意味着其口感细腻可口,令人回味无穷;“膏润可生津”则形象地描述了荔枝的滋润效果,使人感到口舌生津。
- “朝来被酒清狂甚,一颗能成独醒人”: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热爱与痴迷。它描绘了诗人在清晨被酒所迷的状态,仿佛整个人都被酒精所控制。但正是这种醉酒的状态让他能够保持清醒,独自品味生活的滋味。这种独醒之人的形象显得更加潇洒自在,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与追求。
- “东洲烟水接西洲,载出离支万斛舟”: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它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场景:一边是繁忙喧嚣的东洲,另一边是宁静祥和的西洲。诗人乘坐着满载离支(荔枝)的大船从东洲出发,前往遥远的西洲。这不仅象征着他对故乡的眷恋和牵挂,也反映了他对于远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期待。
- “自夏徂秋皆辟谷,不知人世有通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的态度。它揭示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漠视与超脱,认为只有在夏天和秋天才会放弃食物,不再为五谷杂粮所困扰。而在人世间,他似乎从未真正见过真正的侯爵之位,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令人钦佩。
- “蓬莱一岛海浮来,上有离支下有梅”: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想象中的仙境景象。它通过“蓬莱”一词引出了仙境的概念,让人联想到传说中的蓬莱仙岛——一座位于东海之上的美丽岛屿。在那里,不仅有荔枝树生长,还有各种珍贵的花卉相伴。而诗人笔下的荔枝树上结满果实,下方则是盛开的梅花。这种美景让人陶醉不已。
- “五色仙禽餐不尽,纷纷衔过越王台”:这句诗通过描绘仙禽的美食盛宴,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其中,“五色”一词形容了仙禽羽毛的颜色丰富多彩;“餐不尽”则暗示了它们对于美食的贪婪与满足。它们纷纷衔着荔枝飞越越王台,似乎在向世人展示它们的丰盛与富饶。
- “甘酸二味总宜人,髓滑兰香妙入神”:这句诗赞美了荔枝的美味与独特风味。它不仅提到了荔枝的味道—甘甜与酸楚交织在一起,还有“髓滑兰香”来形容其口感润滑细腻且带有兰花般的香气。这种描述让人仿佛能够闻到那股迷人的香味,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魅力。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食的独特鉴赏能力和敏锐的味觉感知。
- “烈日正中看尽熟,红如血珀媚卿唇”: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阳光照耀下欣赏荔枝成熟的景象。他站在烈日之下仔细观察荔枝的色泽,发现它们红得像鲜血般鲜艳夺目;而那些成熟的荔枝更是散发出迷人的光芒,让人陶醉其中。这种描述不仅展示了荔枝的美丽外观,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果园之中,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
- “绝似含消御宿梨,冰鲜玉脆更多肌”:这句诗通过对荔枝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其独特之处。它将荔枝与珍贵的御宿梨相提并论,指出其质地轻盈、口感清脆且富有弹性的特点;而“冰鲜玉脆”则更加生动地描绘了荔枝的鲜美与娇嫩。
- “丹心一点成焦核,抛掷泥中君不知”:这句诗描绘了荔枝核的形状与特点。它以丹心比喻荔枝核的中心部分,形容其晶莹剔透如同红宝石般美丽动人;而“焦核”则暗示了它的坚硬程度,仿佛一颗颗小小的钻石镶嵌在果肉之中。当这些荔枝核抛掷到泥巴中时,人们往往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因为它们实在太不起眼了。然而,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却构成了整个荔枝的精华所在。
- “美人天上忆琅玕,生长南荒绝羽翰”:这句诗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美人的怀念之情。它通过“天上”、“美人”等词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而“琅玕”则是指美丽的玉石或者树木,象征着那位美人的高雅与纯洁。尽管她生长在遥远的南方边陲之地,远离尘世纷扰,但她仍然保持着那份独特的魅力和风采。这种对美人的深深眷恋与思念之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 “路入白云迷子午,心随红日到长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向往与期待。它描绘了诗人踏上旅程的情景:他带着满怀希望与憧憬,穿越云雾缭绕的山路来到目的地;而随着太阳的升起,他又踏上了新的征程,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这种对旅行的热爱与执着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激情与活力。
- “朱阁初日上窗纱,镜里妆成阴丽华”: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早晨看到窗外景色时的感受。它通过“朱阁”、“初日”等元素营造出一种温馨而浪漫的氛围;而镜子里的自己则呈现出妆容精致、容颜姣好的美丽形象。这种美好的形象让人心生欢喜与满足感。同时,它还暗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不用胭脂边地草,但调南国露头花”: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它通过“胭脂”、“边地草”等词汇传达了一种人工修饰的感觉;而“南国露头花”则强调了自然界的美无需任何修饰就能展现出来的魅力。相反,它更多地突出了大自然本身的韵味与美感。这种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 关键词
- 侍女
- 玄碧酒
- 荔枝浆
- 高堂
- 水露
- 酥醪香
- 绛雪含滋
- 明珠投炬
- 结尾语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视觉与味觉的双重享受,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生活情趣以及人生态度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