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舟不上几逡巡,岩势争飞欲压人。
齿角峰高相抵触,苦将韶石斗嶙峋。
【注释】
牵舟不上:拉着船只,不敢驶近。几:几乎。逡巡:徘徊,犹豫不决的样子。岩势:山势。争飞:竞飞。压人:压迫人。齿角峰高,指山峰的尖角和突出的岩石。齿,即山的尖锐部分;角,即山峰突起的部分。相抵触:相互冲撞。斗:争斗。嶙峋(línxún):形容山石重叠不平。
【赏析】
《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景状物逼真,用笔细腻传神,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山水风光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牵舟不上几逡巡,岩势争飞欲压人”,诗人登上韶关,在江畔停留。他站在江边,看着眼前的山峦,不禁感叹韶关的景色如此美丽。他想要走近欣赏,但又害怕被山峰压住。这一句中,“牵舟不上”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矛盾,而“几”字则传达了他犹豫徘徊、无法前行的状态。同时,“岩势争飞欲压人”这句话也表达了他对山势竞相飞升、仿佛要压迫人的震撼感受,同时也展现了韶关的自然之美。
颔联“齿角峰高相抵触,苦将韶石斗嶙峋”,诗人继续观察韶关的山峦,发现它们的形状各异,有的像锋利的牙齿,有的像尖锐的山峰,形态各异。然而,这些山峰却都像是在与韶石进行一场激烈的斗争,互相撞击、挤压,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这里的“齿角”、“峰高”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特征,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山峦的壮观。
颈联“齿角峰高相抵触,苦将韶石斗嶙峋”中的“齿角”二字用得极为巧妙,既形容了山峰尖锐的特点,又赋予了山峰以生命和情感。它们仿佛有了意识一般,相互碰撞、争夺,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张力。这里的“苦将韶石斗嶙峋”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峰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关系。
尾联“牵舟不上几逡巡,岩势争飞欲压人”,诗人再次回到江边,停下了脚步。他凝视着眼前的山水美景,内心充满了感慨。这里的“牵舟不上几逡巡”既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之情,又暗示了他内心的纠结与矛盾;而“岩势争飞欲压人”则进一步展现了山峦之间的激烈竞争和争夺关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壮丽且充满竞争与活力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