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斜湖上听歌还,落尽夭桃惨客颜。
回首白门杨柳外,春风一半在寒山。
【注释】
秣陵:今南京。望:眺望,远望。有作:即“作诗”。日斜:太阳偏西。湖上:指秦淮河上的景色。歌还:歌声飘荡。夭桃:美丽的花朵。惨客颜:使诗人的心情更加忧郁。白门:在今南京市南,是东晋时建康城(古南京)城门。杨柳外:门外柳树之外。春风一半在寒山:春天的风中有一半吹向寒冷的山峰。
【赏析】
《秣陵春望有作》是唐代诗人高蟾的一首五律,此诗写诗人于暮春时节在金陵城外登高远眺,凭吊历史遗迹,感慨国运兴亡,抒发壮志难酬的情怀。
首联写景:“日斜”点明时间,“湖上”写出位置,“听歌还”,表现了游子思归的情绪,“落尽夭桃惨客颜”。这里说,桃花虽然已经落尽了,但它那绚丽的颜色和娇嫩的花容,却仍然给游子们带来了一种凄伤的感觉。这一句中,既有对美景的赞叹,又有对美景背后所蕴含的深沉情感的抒发,更暗含着诗人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叹。
颔联“回首白门杨柳外,春风一半在寒山”。“白门杨柳”“寒山”都是金陵的旧称,诗人站在金陵城外,回想着当年繁华热闹的白门(即南京),而眼前只有杨柳依依,一片荒凉;再远处的寒山,也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愁雾之中。这既是实写,更是虚写。因为诗人当时身在外地,所以只能在想象中遥望金陵,而眼前的景色,只能由他来加以想象。“春风一半在寒山”,这一句既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眼中的金陵之景,又深刻地揭示了金陵之变的原因。
末联“春风一半在寒山”,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拟人化,以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忧虑。同时,这也反映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认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当国家面临困境时,诗人深感忧心忡忡,希望人们能够共同努力,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