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半落镜湖春,无数鸳鸯戏白蘋。
吹笛一声邀海月,月来先照浣纱人。

【注释】

湖上:指西湖。

浣纱:即浣纱女,传说古代越国人西施曾浣纱于苎萝山下,故后人有浣纱溪、浣纱女之称谓。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湖上景色的诗。首句写落花,次句写鸳鸯戏水,三句写吹笛唤月,末句写明月先照浣纱女。全诗以景衬人,烘托出一幅清幽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

“落花半落镜湖春”,点明题意。湖水如镜,映照着落英缤纷的景象,春天来临,百花盛开,落花满地,春色盎然。“无数”二字,既表明了落花之多,又突出了落花之繁密,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片片花瓣随着春风飘散,落入湖中,随波逐流的情景。而“半落”二字,则又暗示了这些落花刚刚飘落在水面上,还未完全融入湖水之中。这一句诗以景入情,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画面。

第二句“无数鸳鸯戏白蘋”,继续描绘湖上的美丽景色。鸳鸯是一对恩爱的鸟,它们在水中嬉戏,时而潜入水中觅食,时而出没于波涛之中,欢快地追逐嬉戏。白蘋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其叶子呈白色,形似菱角。诗人巧妙地用“白蘋”一词来形容鸳鸯戏水的场所,既富有诗意,又形象生动。这一句诗以人写景,通过描绘鸳鸯和白蘋的相依为伴,进一步渲染了湖上景色的优美与和谐。

第三句“吹笛一声邀海月”,诗人别出心裁地以笛声入景。在这首诗里,笛声不仅仅是一种声音,它还象征着一种情感和意境。当笛声响起时,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使得原本宁静的湖面也变得生动起来。此时,月亮似乎也被笛声所吸引,它从海面上缓缓升起,与湖上的倒影相映成趣。这一句诗以动衬静,通过对笛声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追求。

最后一句“月来先照浣纱人”,则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浣纱人”是指古代传说中美丽的越国女子西施。她曾在苎萝山上浣纱,因此后人有“浣纱溪”、“浣纱女”之称。诗人在这里用“先照”二字来形容月亮比其他人更早地被照亮,暗喻着西施的美丽与出众。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施的仰慕之情,以及对她美丽形象的赞美。

整首诗以景入情,以物传情,通过对湖上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画卷。同时,诗中还蕴含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