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柳阴森隐画船,临风日夕听凉蝉。
食薇三载容颜好,谁信夷齐不是仙。
诗句大意:
闻蝉作于明代,作者屈大均。诗中描绘了夏日傍晚时分,在梧柳阴郁的环境中,诗人听到蝉鸣声的情景。此诗以蝉的鸣叫作为意象,通过对比与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惶惶的时代背景。以下是具体分析:
诗歌原文:
山高水长秋云暮,
画船风月一轩凉。
食薇三载容颜好,
谁信夷齐不是仙。。译文与译文注释:
- 译文:
- 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秋天的天空显得格外阴沉;
- 江上泛舟,享受着微风带来的清凉,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
- 在这座小城居住了三年,我的容颜依旧如初,而王命却不加宽宥,我无法相信那些隐士们竟能如此长寿。
- 译文注释:
- “山高水长秋云暮”: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的画面,山峰高耸,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深远、静谧的感觉。
- “画船风月一轩凉”:在诗人眼中,这艘游船上的美景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清风徐来,带来了一丝凉爽。
- “食薇三载容颜好”:诗人在这里提到自己在这座小城里居住了三年的时间,虽然岁月流逝,但他的容颜依旧如昔。
- “谁信夷齐不是仙”:诗人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自己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不食周粟(不愿为官)的伯夷、叔齐的敬仰,认为他们能够像仙人一般超脱尘世。
- 关键词解释:
- “蝉鸣”:在这首诗中,蝉鸣被用作一种声音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画船”:这里指的是诗人乘坐的游船,通过描写游船上的景色,营造了一种宁静、闲适的氛围。
- “食薇”:食薇是一种古代的植物,诗人以此自比,表示自己过着隐居的生活,远离世俗繁华。
- “夷齐”:伯夷和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他们因为不满纣王暴政,不食周粟而死,被视为忠义之士。
屈大均的《闻蝉作》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道德操守的重视和对古代忠义之士的敬仰。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思考素材,值得细细品味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