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催春春欲归,荒城最少是芳菲。
生憎浦口多鸿雁,食尽芦花未北飞。
【注释】
春望:春天来临之际,诗人登上高楼,眺望远方,看到一片萧条的景象。
烟雨催春:春天来了,细雨纷纷,笼罩着大地;
春欲归:春天即将离去。
荒城最少是芳菲:荒凉的城池中没有花草树木。
生憎浦口多鸿雁:我讨厌在浦口(地名)多出鸿雁。
食尽芦花未北飞:鸿雁吃光了芦花还没有飞向北去。
【赏析】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杜甫困居长安西南的“曲江”,目睹沦陷区凄惨破败的景象,感慨万千。全诗将“国破”与“家何在”紧紧相连,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灾难的深深忧虑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之情。
首联写诗人登高远眺,看到烟雨蒙蒙,春意盎然,但见春色已近尾声。颔联写诗人遥望着远处荒凉的城池,只见草木凋零,连一点花草树木也没有,更无芳菲。颈联紧承“芳菲”二字而来,以景结情,写诗人恨那浦口多鸿雁,而鸿雁又偏偏吃光了芦花还没有飞向北去。尾联直抒胸臆,点明时当春天结束之时,诗人忧念家人,不知他们流离失所,生死未卜。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诗的前半部分叙事抒情,描写了春天即将结束、战火纷至沓来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后半部分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国难家危的担忧。整首诗感情真挚深沉,意境苍茫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