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天风始作秋,松声吹得一山浮。
寒随片雨来空外,萧飒将含一片愁。
【注释】
初秋:即秋季之初。
天风:指秋风。作秋:起,开始。
松声:松涛之声。
一山浮:指山中树木被风吹动,好像浮动着一般。
寒随片雨来空外:冷气随着片片的秋雨飘荡在空旷之外。
萧飒(sà sā):形容声音凄凉、悲壮。含一片愁:仿佛还带着一点忧愁。
【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禁直阁上望月》是宋代诗人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中秋夜晚,作者在宫中遥望天空中那轮明月时所见到的情景。
“初秋”二字为全篇定调,表明诗中所写乃初秋时节。此季节正是万物凋零之时,然而在苏轼心中,却有另一种感受。他看到天风起于秋,便想到“初秋”这个名称;听到松声,也联想到秋意。而在这初秋之际,天气忽变,一场秋雨降临人间,更增添了几分清寂与凄苦之情。此时,作者不禁想起了自己所处的环境,于是发出了一声感叹:“寒随片雨来空外,萧飒将含一片愁。”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日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一般。同时,这首诗也蕴含了深深的情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作者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