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庭梧竹最宜秋,蕉叶新书雨不流。
人是羲皇高枕外,黄花亦为义熙留。
【注释】
易叶轩:易,改变;易叶,换纸。轩,指代书房。
一庭梧竹最宜秋,蕉叶新书雨不流。——梧桐和竹子最适合秋天,蕉叶的新书不会因为雨水而流去。
人是羲皇高枕外,黄花为义熙留。——人们就像传说中的伏羲那样在高枕(安眠)的外界,黄菊花也在这里留下它的身影。
【赏析】
本诗为作者自题之作,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一庭梧竹最宜秋,蕉叶新书雨不流”,描绘出一种宁静祥和、清高脱俗的意境。梧桐和竹子是诗人喜欢的两种植物,象征着高洁品质和坚贞节操。这里用“最宜”一词,强调了它们在秋天的独特之美,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清新雅致的画面。而“蕉叶”则是一种常见的文人墨客喜爱的书写材料,它象征着诗人的文化品位和高雅情趣。“新书不流”则暗喻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精神境界。
次联“人是羲皇高枕外,黄花亦为义熙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羲皇”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伏羲氏,他被誉为上古时代的圣王,他的高枕无忧的形象成为人们向往的典范。诗人希望自己也能像伏羲一样,在世外桃源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同时,“义熙”指的是东晋时期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诗人希望在这个时期能够留名青史,成就一番伟业。
末联“人有人之乐,菊有菊之芳”,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人”指的是那些追求名利、生活在世俗世界中的人,他们虽然拥有世间的快乐和繁华,但内心却充满了空虚和不安。而诗人则选择了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菊”则代表了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生命力,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霜,独自绽放于寒秋之际。诗人通过赞美菊花,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精神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意蕴丰富。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将隐居生活与世俗生活进行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隐居生活的美好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