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三叠挂虹梁,复有黄山九叠长。
争似春州十三叠,交飞白水一天凉。
【注释】
题阳春白水之山:题,题咏。阳春,指春天的景色,这里指庐山一带的山水。白水:指庐山瀑布的水。
匡庐(lú),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三叠:形容山峰高耸、重叠。挂虹梁:像彩虹横跨在梁上。
黄山:指黄山风景区。九叠长:形容黄山云雾缭绕,峰峦连绵不断。
争似:哪比得上。春州:春州河,流经庐山的一条大江,又称浔江。十三叠:即“十二曲”。交飞:交错飞腾,形容水流翻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句先写庐山风景,次句再写黄山风景,三、四句以比较的形式,赞美了庐山和黄山胜于春州的美景,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首句“匡庐三叠挂虹梁”,用夸张的方法写庐山山峰高耸入云,直插云霄。“匡庐”即庐山,位于今江西省星子县西南。唐代诗人李白曾游此山,并写了《望庐山瀑布》一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的“匡庐”即指庐山。“三叠”指山上的三座主峰,因形似天然的屏风,故名。
第二句“复有黄山九叠长”,是说庐山虽高,但不及黄山更雄伟壮丽,更富有诗意。黄山在安徽南部,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它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天下。
第三句“争似春州十三叠”,意思是说庐山与黄山相比,又有何足取呢?春州河,古称彭蠡泽、彭蠡江,发源于皖南山区,自北向南贯穿安徽省全境。“十三叠”指春州河曲折多湾,如十三叠一样。这句是说春州河曲折回环,比庐山和黄山更美。
末句“交飞白水一天凉”,意思是说春州河的水与天相接,水浪翻滚,交相辉映,使人感到清凉宜人。白水即指春州河。这两句把两处自然风光进行了比较,突出庐山和黄山不如春州河那样美丽壮观。
这首诗是诗人游览庐山时所写。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十分喜爱庐山和黄山的自然风光,他赞叹庐山高峻而秀美,黄山雄奇而壮观。同时,诗人还善于发现和欣赏自然之美。如他在《早寒江行北征》一诗中写道:“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这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感受,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