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逾万里,彷徨思故乡。
黄鹄虽失所,不从燕雀翔。
驾言登孤竹,东北望边疆。
惊沙如白雪,杀气为严霜。
游子一何微,落叶同飘扬。
独智世不容,接舆久徉狂。
神龙为蟭螟,白刃莫能伤。
大义劫天下,汤武诚不祥。
夷齐忧无臣,叩马空忼慷。
白日何昭昭,浮云复茫茫。
吁嗟命之衰,挥涕归首阳。
【注释】
我:指作者自己。孤竹国,古代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北卢龙一带。逾:越过。黄鹄:一种鸟,比喻志士。燕雀:一种小鸟,比喻小人。驾言:驾车而说。东北望:遥望北方。惊沙:飞扬的沙土,代指战事。杀气:形容战争的气氛。游子:离家在外的旅人。微:微小,这里指处境艰难。接舆:战国时楚国隐者,因不愿与楚王合作而隐居。徉狂:装疯卖傻,逃避现实。蟭螟:一种小虫,借指害人的小人。白刃:刀剑,指武器。汤武:商汤、周武王,是古代有名的贤君。夷齐:商末伯夷和叔齐,他们是商朝贵族,后因反对纣王暴政而饿死首阳山。叩马:拦住马,表示请求。忼慷:慷慨激昂的样子。浮云:比喻世事变化无常。吁嗟:叹息。命之衰:命运不济。归首阳:回到首阳山隐居。
【译文】
我走遍了万里路,心里彷徨着想家。
黄鹄虽失去了它原来的住所,但仍然不从燕雀那样飞走。
我驾车来到孤竹国的都城,向北眺望边远的边疆。
飞扬的沙土好像白雪覆盖,战场上弥漫着杀气像严霜。
漂泊在外的游子多么渺小,就像落叶一样四处飘荡。
只因为世间容不得我这样的人,才让我长期装疯卖傻。
神龙成了蝗虫,连白刃都伤害不了它。
大义却能改变天下,商汤和周武王实在不值得称道。
夷齐担心没有臣子可做,只好在战马前敲着马鞭大声呼喊。
太阳明亮又辉煌,但浮云又遮住了它的光辉。
叹息吧!天命不济,我只好挥泪离开故乡,重回首阳山。
【赏析】
此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乱世中流落异乡、寄居他国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抒发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全诗以孤竹国为背景,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首联“我行逾万里,彷徨思故乡”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诗人行走了万里之遥,心中始终萦绕着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贯穿全文,成为贯穿始终的主题之一。
颔联“黄鹄虽失所,不从燕雀翔”,诗人以黄鹄自喻,虽然身处困境,但并未放弃希望。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期望和信心。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得他能够在逆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
颈联“驾言登孤竹,东北望边疆”两句,诗人登上孤竹国都城,目光投向遥远的边疆。在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更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这里的边疆,既是地理上的界限,也是政治上的象征,象征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尾联“独智世不容,接舆久徉狂”两句,诗人以接舆自比,表达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抗议。这里的“徉狂”,既是一种行为方式,也是一种精神状态,代表着诗人在逆境中的坚韧和执着。最后两句“神龙为蟭螟,白刃莫能伤”则以神话传说中的神龙和现实中的蟭螟作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看法和态度。他认为,真正的英雄是不会屈服于邪恶势力的,即使是强大的敌人也无法伤害到他。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批判。它不仅是一首描绘个人经历的诗歌,也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