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不悖汉,忠信天下知。
可惜智绝人,乃为儿女欺。
当帝至楚时,淮阴能识几。
相携钟离昧,逃于东海湄。
弃王如敝屣,神龙不受羁。
远追范大夫,近为留侯师。
岂非明哲者,超然有道姿。

咏古

淮阴不悖汉,忠信天下知。
可惜智绝人,乃为儿女欺。
当帝至楚时,淮阴能识几。
相携钟离昧,逃于东海湄。
弃王如敝屣,神龙不受羁。
远追范大夫,近为留侯师。
岂非明哲者,超然有道姿。

注释与赏析:

  1. 淮阴不悖汉,忠信天下知。
    “忠信”指忠诚和诚信,这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淮阴侯韩信(韩信)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忠诚的品德闻名于世,被后世尊为“忠臣”,因此这句话表明了韩信不仅忠诚而且诚信,深得人民和朝廷的认可。

  2. 可惜智绝人,乃为儿女欺。
    这里的“智绝人”形容韩信非常聪明,能够出其不意地制定战略或解决问题,显示出他的智慧。然而,这种聪明才智也让他成为了敌人利用的对象,甚至被自己的亲信背叛。这反映了韩信虽聪明过人,却也容易受到他人的蒙蔽,成为被利用的工具。

  3. 当帝至楚时,淮阴能识几。
    这句话暗示了韩信在刘邦(汉朝开国皇帝)到楚国时期的表现。刘邦是汉朝的建立者,而韩信则是刘邦的重要将领。这里提到的“识几”意味着韩信能够洞察局势和人心的变化,对形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4. 相携钟离昧,逃于东海湄。
    钟离昧是韩信的好友,也是一位勇猛的将领。韩信曾与钟离昧一同效力于项羽,后来韩信投降刘邦后,钟离昧因不满而选择离开。此处描述了韩信与钟离昧的分离,并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壮的情感。

  5. 弃王如敝屣,神龙不受羁。
    “弃王如敝屣”形容韩信视帝王权力如同破旧的鞋子一样轻易抛弃,表现出他的政治抱负和自由精神。韩信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的人生态度,不被任何权势所束缚。

  6. 远追范大夫,近为留侯师。
    范大夫可能是指范增,他是项羽的谋士,曾劝说项羽杀掉刘邦;留侯则是张良,他帮助刘邦夺取天下,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在这里可能是自比张良,表达自己虽然远离政治中心,但也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7. 岂非明哲者,超然有道姿。
    这句话总结了韩信一生的品格,即他是一个明智且有道德修养的人。他能够看清形势,把握时机,同时保持清高的品质,不被权谋所左右。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韩信一生经历的回顾和评价,展现了他的性格特点、智慧、以及最终的结局。诗中既有对韩信个人品质的赞誉,也有对他政治生涯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不同结局,诗人表达了对韩信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无常的哲理性认识。整体而言,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传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