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岁之朝,占寿于古哲。
乃得邵尧夫,其年六十七。
我今适同之,命也数以毕。
所恨成仁书,未曾终撰述。
呜呼忠义公,精神同泯沕。
后来作传者,列我遗民一。
生死累友人,川南自周恤。
独漉题铭旌,志节表而出。
华趺存后人,始终定无失。
林屋营发冢,俾近冲虚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丙子岁之朝,占寿于古哲。
在这个丙子年(宋徽宗政和三年,即公元1113年)的时候,我占卜寿命并询问古先贤的教诲。

乃得邵尧夫,其年六十七。
于是我找到了邵尧夫,他当时已经六十七岁了。

我今适同之,命也数以毕。
我现在正好与他相同,命运让我走到了这一步。

所恨成仁书,未曾终撰述。
遗憾的是我未能完成《孟子》中关于成仁的文章,未曾完成我的著述。

呜呼忠义公,精神同泯沕。
啊,忠义的君子啊,你的精神与世长逝,化为乌有。

后来作传者,列我遗民一。
后来的人为我撰写传记,把我列为遗民之一。

生死累友人,川南自周恤。
生死之事连累我的朋友,我在川南地区照顾他们的生活。

独漉题铭旌,志节表而出。
我独自在河边捡拾石头,以此表达我坚贞不屈的志节。

华趺存后人,始终定无失。
我安息后,我的遗容保存在石碑上,人们可以始终记得我。

林屋营发冢,俾近冲虚侧。
在林屋山修建坟墓,让我靠近冲虚寺的位置。

这首诗是陈棣对自己人生道路的一种描述和总结。诗中的“丙子岁”指的是宋徽宗政和三年,这一年陈棣开始占卜自己的寿命。他遇到了一个智者——邵尧夫,这位智者给了他很多教诲和指导,使他的人生有了明确的方向。然而陈棣并没有完成他的著述《孟子》,这让他感到遗憾。尽管如此,他在面对生死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为朋友着想。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忠诚和道义的追求。在他去世后,人们将他安葬在自己的家乡,并且留下了他的遗容和志节。最后,他在林屋山修建了坟墓,使得自己能够更接近冲虚寺的地方,以此来纪念自己的一生。整首诗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对道德品质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