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九日寒无比,东西南北飓风起。
阳春道上不可行,吹我仆夫僵欲死。
有车既陷泥淖中,有马亦倒沟渠里。
雨挟惊沙扑面飞,征人湿透苦无衣。
黑云一片横天尽,红叶千种见日希。
登高四望无烟火,白石苍苔滑杀我。
但得天晴到夕阳,自有人家当道左。
【赏析】
《那旦道中作》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在山路上遇飓风之苦。首二句点明时令,渲染天气恶劣,以突出“飓风”之猛烈;三、四句承上启下,写途中艰难,又以“仆夫”、“马”等物象烘托飓风之猛烈;五、六句写所经之地泥淖、沟渠,进一步写风大路险;七八句写风雨交加之中所见,更见其恶劣;九、十句写登高远望,不见烟火,白石苍苔满地,烘托出山中僻静、荒凉的景象;最后两句写天晴之后的情景,与首二句呼应,表现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诗以景衬情,情景交融,语言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艰苦的生活状况。
首联“孟秋九月寒无比,东西南北飓风起。”孟秋九月,秋风凛冽,天气寒冷。这是从气候角度写飓风来临前的预兆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东西南北”四者为方位词,在这里指代整个大地,突出了飓风来势凶猛、范围广泛的特点。
颔联“阳春道上不可行,吹我仆夫僵欲死。”这里所说的“阳春”,即指春天或初夏时节,万物复苏的季节,但此时正是飓风肆虐之时。所以,即使是在这样的季节里行走,也是危险重重。“仆夫”指赶路的人。“僵欲死”形容被风吹得非常痛苦,几乎要死了。
颈联“有车既陷泥淖中,有马亦倒沟渠里。”这两句紧承上一句而来,进一步描绘了飓风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无论是车子还是马匹,都被卷入了泥潭之中,无法自拔。这既是对前文的具体补充,又是对飓风威力的进一步强调。
尾联“雨挟惊沙扑面飞,征人湿透苦无衣。”最后两句描写了飓风过后的景象。大雨夹带着惊涛骇浪,扑面而来,让人措手不及。而那些被雨水淋湿的人们,更是衣衫褴褛、狼狈不堪。这里的“征人”指的是那些外出谋生的人,他们因为遭遇飓风而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整首诗通过对飓风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